财政学中的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公共经济学大辞典》第165页(4277字)

【内容介绍】:

在财政学中经常使用着两种分析方法,即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是在经济变量之间建立因果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Hyman,1990,p.52),或者说是描述经济运行并预测经济运行在某些政策发生变化时可能出现的变动的一种分析方法(斯蒂格利茨,1997,第424页)。这种方法仅仅描述可以用具体事实验证的各种“如果……,那么……”假设(Buchanan,1959,p.124-138),是客观的,它回答的是“是什么”、“会怎样”的问题。例如,对一种拓宽一条道路的建议进行实证分析,主要是预测拓宽后的道路因减少了两地间的时间成本和货币成本而使使用者受到多大好处;又如,对给予低收入者以食品补贴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是要预测这项补贴对食品价格的影响和对受益者的消费数量的影响。

一般而言,实证分析可分为理论实证分析和经验实证分析。

所谓理论实证分析是根据若干基本前提,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对可能产生的结果作定性分析。在经济学中,理论实证分析的基本前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关于生产技术方面的基本假定、关于人们偏好方面的基本假定以及关于人们行为目标方面的基本假定(蒋洪等,1996,第77~第79页)。

但是,由于上述三个基本假定在现实中的具体情况不同,其结果也会产生很大差异。因此,这就需要经验实证分析,以确切说明在各种情况下会产生的结果。所谓经验实证分析是根据调查取得实际资料进行的实证分析。

比如,在利用实证分析方法考察税收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时,理论实证分析只能澄清所得税制与间接税制的利弊,而对哪一种税制更能促进经济增长则不能做出肯定的回答。这时,就要借助经验实证分析,通过收集各国的以及一国在不同时期的有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并从中得到结论。

规范分析方法是以什么是理想的或什么应当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从预先确定的标准开始并用于描述实现这些标准的最佳政策。

因此,规范分析方法旨在描述应当实现什么的方案。由于这种方法对不同的政策和措施做出的估价,不仅取决于事实和理论,还取决于价值判断,因此,它不是客观的。倘若人们不同意规范分析所依据的价值判断,那么,由此得到的政策处方可能没有多大用途。财政学中使用的规范分析方法以体现个人道德观念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或者说,福利经济学为财政学中大部分规范分析提供了依据。

特里斯克(Tresch,1981,p.3-4)在以规范分析方法研究财政问题时指出,规范分析试图在以下四个广泛领域建立一系列政策准则:(1)基本的规范问题是合理性问题,即政府可以在哪些领域里适当地从事经济活动?(2)一旦政府活动的适当领域确定下来之后,接下来的问题便是政府在每一领域里应当遵循的决策规则。这两个问题构成了规范财政理论的核心,即通常指的政府支出理论。

(3)政府支出理论反过来又提出了第三个规范性问题,即政府应当如何为这些支出融资?这一问题的分析又为综合的规范税收理论(或更一般地说是政府收入理论)奠定了基础,但税收理论不一定与政府支出理论截然不同。通常,政府支出的决策规则不仅描述了某些领域的政府支出的正确水平,还描述了为这些支出融资的相应的手段。

(4)最后一个规范问题是财政联邦制理论,它所强调的问题是每一级政府应当履行哪种职责?财政联邦制的基本问题就是协调问题,分清各级政府的合理职能。

在财政研究中,无论是规范分析还是实证分析都非常有用,而且,这两种方法实际上是相互依存的。倘若规范分析的结果表明政府应当采取某项特殊政策,以增加某些人的收入,那么,就必须要预测这种措施对生产和消费的刺激性。倘若不考虑这些措施对经济刺激的影响,那么,这种好心的政策最终也许会产生令人不满的结果。

例如,假定某一政治家主张以大量补贴租金的方式为贫困家庭提供政府供给的住房,因为在他看来,这种政策会使这些家庭享受到较好的和较大的住房。倘若实证分析能够证明,有些人可能因此而从较大的单元搬入较小的公共提供的住房,那么,这位政治家也许要重新考虑他主张的公共住房方案。同样地,另一政治家可能主张以租金控制立法使租金保持在很低的水平,以使穷人支付得起。然而,如果实证分析预测,这种租金控制导致市场上可租赁的住房短缺及其质量下降,这些穷人的境况由此而变得更糟。

倘若这些预测得到证实,那么,这位政治家就会重新考虑他所主张的租金控制方案。

其实,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在财政学中的广泛应用仰仗的是数学。

有人认为,不应用数学的经济学是“文字经济学”(literary economics),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假设和结论不用文字而用数学符号,不用句子而用方程表述;前者在推理过程中使用数学定理代替文字逻辑。尽管使用符号和文字表述在效果上实际上相同的,选择哪种方式表述没有实质差别,但毋庸置疑,符号在演绎推理中的使用更为方便,且陈述简练精确。

因此,在现代经济学包括财政学中,经济现象和财政现象的分析大量使用着如下范围的数学:集合论、函数、微积分、线性代数、矩阵论、概率论、微分方程、差分方程、偏微分和多重积分等。

后来,数学作为经济分析的方法,逐渐形成两个学科,即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按照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的普遍看法(Keynes,1936;Kuznets,1946;Friedman,1957),计量经济学通过复杂的统计方法作媒介,将经济现象的一般理论处理(通常用数学术语明确地表示)与经验计量经济现象结合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计量经济学是一个包含经济分析的推理和统计两个方面的一般术语。

但后来,计量经济学变得狭窄了,从中分离出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几乎专指用估计和假设检验的统计方法研究经验数据,而数学应用于经济分析的纯理论方面就称为数理经济学。因此,计量经济学和数理经济学成为并列的术语,表示研究经济问题所应用的数学方法具有不同的范围。

具体到财政学来说,规范分析主要利用数理经济学方法,特别是大量借用福利经济学的概念和分析方法,例如,供求模型、帕累托效率、无差异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社会福利函数、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边际理论等。

也正因为如此,财政学同整个宏观经济学一样,出现了经济分析微观化趋势。

实证分析主要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经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分析已知的行为来推断各项财政政策的影响。计量经济学的主要方法是回归分析,简单的回归方程可以写成:

Y=α01X12X2

式中,Y是因变量,Xi是自变量(i=1,2),α是方程的参数,ε是随机误差。参数说明方程右边的给定变量(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的影响方向和程度,随机误差表示模型没有解释的那些因素(因为无论研究中包含多少变量,总有一些行为是该模型不能解释的)。

回归分析几乎贯穿整个财政学分析中,例如,财政支出增长与人均收入增加、公共服务的需求、人口变化等的关系,税收与劳动供给、私人储蓄和投资、经济增长等的关系,都可以用回归分析。

总之,现代财政学中的规范方法和实证方法越来越依赖数学方法,这并不是因为财政学家在追逐时尚,附庸风雅,而是因为数学方法具有很多优点。例如,使用的“语言”比较简练精确;有很多的数学定理供我们使用;为使用数学定理,我们必须明确地陈述作为先决条件的全部假设,这使我们避免不自觉地采用无用和不明确的假设;允许我们处理n个变量的一般情况。因此,经济学家罗森(罗森,1992,第28页)指出:“大多数现代财政学家也认为,虽然这些工具有缺陷,但在分析政府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时,经济学的那些标准工具还是现有的最好的分析工具。”当然,我们在利用数学方法进行财政分析时,必须避免把自己局限于数学上能解决的问题,避免为了数学上的方便采用不适当的经济假设,追求数学技巧而抛弃经济原则。。【参考文献】:

Buchanan, J. M., 1959, Positive Economics, Welfare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Economy,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2.

Friedman, M., 1957, A Theory of the Consumption F unc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Hyman, D. N., 1990, Public Finance: A Contemporary Application of Theory to Policy, The Dryden Press.

Keynes, J. M., 1936,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Macmillan.

Kuznets,S.,1946,National Income:A Summary of Findings, NBER.

Tresch,R.W.,1981,Public Finance: A Normative Theory, Business Publications.

蒋洪等,1996,《财政学教程》,上海三联书店。

斯蒂格利茨,1997,《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译版。

罗森,哈维,S.,《财政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中译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