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赤字的可行性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公共经济学大辞典》第947页(5724字)

【内容介绍】:

1.引言

在公债是赤字的主要融资手段的当今社会里,一国只要有预算赤字,其债务就会持续增加。

不断增加的债务意味着要支付更多的债务利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会进一步导致赤字增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民收入增加,政府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也随之提高。

那么,经济增长能使政府长期存在预算赤字吗?如果长期赤字是可能的,那么,经济增长将允许它保持在多大?

近20年来,经济学文献就债务融资的政府赤字问题展开了大讨论,争论的核心是以下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

第一,公债是否是中性的问题。巴罗(Barro,1974)认为,只要公债不是净财富,公债就是中性的。

这一观点得到许多经济学家的支持。但卡米契尔(Carmichael,1982)提出,公债不管是不是净财富,都是中性的。

第二,公债是不是净财富的问题。许多经济学家(Barro,1974;Burbidge,1983,1984;Buiter and Carmichael,1984)认为,只要存在着有效的代际间转让,只要长期赤字是不可行的,那么,公债就不是净财富。

可是,倘若长期赤字是可行的,公债就是净财富,因为无需用征税为将来的利息支付融资。

第三,长期赤字可行的条件问题。

在1976年~1986年这十年间,经济学家们(Feldstein,1976;Barro,1976;Sargent and Wallace,1981;Darby,1984;Miller and Sargent,1984;McCallum,1984;Hamilton and Flavin,1986;Barth,Iden,and Russek,1986)在讨论这一问题时,主要集中于公债动态(government debt dynamics),一般认为只要实际产出增长率超过实际利率,长期赤字就是可行的。但对于实际利率是税前利率还是税后利率,经济学家们的意见不尽一致:巴罗(Barro,1976)似乎接受税前利率观点,达彼(Darby,1984)则倾向于税后利率,而费尔德斯坦(Feldstein,1976)却认为在这一点上两者没有差异。

可是,米契尔(Mitchell,1988)认为,以实际产出增长率超过实际利率作为长期赤字可能性的充分必要条件局限性很大,因为铸币税的规模大小和通货膨胀预期是如何形成的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2.赤字-债务动态

本文则从赤字-债务动态(deficit-debt dynamics)角度讨论长期赤字的可能性。为了研究赤字和债务的动态过程,我们首先要明确基本赤字(basic deficit)或原始赤字(primary deficit)的概念。基本赤字是指不包括债务利息的预算赤字,基本赤字加上债务利息就是总赤字。

我们要回答的问题是基本赤字会有多大?为此,我们把帕金和白德(Parkin and Bade,1992)建立的、所有变量(包括债务、赤字和利率)都以实际值表示的方程式和数字例子列示在表1中。

表1 赤字-债务动态

续表

表1a给出了所使用符号的定义,并以数字说明。假定基本赤字规模很大,是GNP的5%(z=0.05);利率为一年3%(r=0.03);公债在t年伊始的规模为100元;t年的GNP为200元,每年增长4%(g=0.04)。在上述这些假设条件下,债务-GNP比率在t年为50%(dt=0.5)。

表1b显示出一年之后的债务-GNP比率。t年的赤字等于该年的债务利息(rDt)加上基本赤字(zYt)。

例如,在t年,利息支付是3元,基本赤字是10元,赤字总额是13元。t+1年度伊始的债务等于初始未偿债务加上这笔债务的利息支付,再加上基本赤字。

表中的数字例子的结果是113元。在这一年中,GNP增长4%,所以,在t+1年伊始,实际GNP已增加到208元。

这样,t+1年度的债务-GNP比率就是54%(dt+1=0.54)而不是50%。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在这一年中,债务-GNP比率从50%提高到54%,那么,该比率是否每年都提高呢?倘若每年都提高,这种趋势能否持续?倘若能持续下去,政府就可以无限地累积赤字。倘若不能持续下去,政府就不可能无限地累积赤字,并且在某一时点,政府必须使预算出现盈余以控制住债务-GNP比率。

因此,关键的问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债务一GNP比率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找到债务-GNP比率变化的方程式,即债务方程式除以GNP方程式。

得到的结果表明:t+1年的债务-GNP比率(dt+1)等于该比率在t年的值(dt)乘以(1+r)/(1+g),再加上z/(1+g)。在该数字例子中,r=0.03,g=0.04,所以,(1+r)/(1+g)=0.99;z=0.05,z/(1+g)=0.048。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债务-GNP比率的变化等于以前债务-GNP比率的99%加上0.048。

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债务-GNP比率关键取决于系数(1+r)/(1+g)。在上述数字例子中,r<g,该系数则小于1。这意味着债务-GNP比率最终收敛于某一稳定(不变)值。

但是,如果(1+r)/(1+g)>1,债务一GNP比率将提高,而且无限提高。表1c推导出债务-GNP比率的稳定状态值d*

d*=[(1+r)/(1+g)]d*+z/(1+g)

=z/(g-r)

此式表明,稳定状态债务-GNP比率(d*)等于基本赤字率除以GNP与利率之差。

这里,z=0.05,g=0.04,r=0.03,g-r=0.01,因此,d*=0.05/0.01=5。这就是说,在稳定状态下,债务规模是GNP的五倍,赤字是GNP的20%。

在20%的赤字-GNP比率中,利息支付是GNP的15%(5×3%),基本赤字是GNP的5%。

图1阐示了债务-GNP比率的变化。图1a表明的是利率等于增长率(r=g)时的变化过程。在这种情况下,(1+r)/(1+g)=1,任何年度的债务都等于上一年度的债务加上一个常数z/(1+g)。

横轴表示当年的债务-GNP比率,纵轴表示下一年度的债务-GNP比率。动态债务线表明了当年债务-GNP比率与下一年度债务-GNP比率之间的关系。例如,在z值既定的情况下,当年债务-GNP比率为d0时,下一年度的债务-GNP比率为d1;到了下一年度,当期债务-GNP比率为d1,则再下一年度的债务-GNP比率为d2。如此变化下去,债务-GNP比率将无限提高,债务变化不稳定。

在这种经济中,只有基本赤字可能是零。倘若利率大于增长率(r>g),债务-GNP比率提高得更快。

倘若利率小于增长率(r<g),那么,长期赤字是可行的(如图1b所示)。倘若当年的债务-GNP比率是d0,基本赤字是z,则下一年度的债务-GNP比率是d1

到了下一年度,当期债务-GNP比率为d1,则再下一年度的债务-GNP比率为d2。但是,这种情况下的债务-GNP比率提高的幅度越来越小,最终收敛(稳定)于d*

图1 赤字-债务动态

3.结语

通过考察赤字-债务动态,不难看出,赤字是否可以长期持续存在的关键决定因素是经济增长率与利率的相关大小。只有当经济增长率大于利率时,债务-GNP比率才能收敛于某一稳定值,长期赤字才具有可能性。

但是,在现实中,即使经济增长率大于利率,它也不可能大多少,因此,经济增长率减去利率之后,所剩无几。

这样,在稳定状态债务-GNP比率比较低的情况下,比如说是0.5或50%,如果经济增长率仅比利率高出1%,那么,基本赤字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是GNP的5‰。

。【参考文献】:

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 of Fiscal Policy)

债务负担模型(Domar Debt Burden Model)

Barro, R. , 1974, Are Government Bonds Net Weal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Barro, R., 1976, Reply to Feldstein and Buchan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Barth, J., G. Iden, and F. Russek, 1986,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Federal Deficits: An Examination of the Net Wealth and Instability Issues, 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Buiter, W. and J. Carmichael, 1984, Government Debt: Comme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Burbidge, J., 1983, Govemment Debt in an Overlap-ping-Generations Model With Bequests and Gif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Burbidge, J., 1984, Government Debt: Repl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Carmichael J., 1982, On Barro' s Theorem of Debt Neutrality: The Irrelevance of Net Wealt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Darby, M., 1984, Some Pleasant Monetarist Arithmetic,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Quarterly Review.

Feldstein, M. , 1976, Perceived Wealth in Bonds and Social Security: A Coomment,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Hamilton, J. and M. Flavin, 1986, On the Limitations of Government Borrowings: A Framework for Empirical Testing,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McCallum, B., 1984, Arc Bond-Financed Deficits Inflationary? A Ricardian Analysi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Miller, P. and T. Sargent, 1984, A Reply to Darby,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Quarterly Review.

Mitchell, D. W., 1988, The Feasibility of Perpetual Deficits,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 10.

Parkin, M. and R. Bade, 1992, Macroeconomics, Prentice-Hall,Inc. .

Sargent, T. and N. Wallace, 1981, Some Unpleasant Monetarist Arithmetic,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Quarterly Review.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