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针灸手册

红斑性肢痛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474页(1281字)

红斑性肢痛症是以肢体远端(特别是足底和手掌)阵发性皮肤温度升高,皮色发红,血管扩张,烧灼样疼痛为主症的血管性疾病。温暖的环境、局部加热、运动、站立过久等导致血管扩张或充血的各种因素,均可使疼痛加剧。本病与年龄、性别关系不大。

【诊断要点】

(1)缓慢或突然起病。初起足底或手掌等肢体远端发作性、烧灼样疼痛,患处皮肤焮红、发热、肿胀、出汗。继而疼痛可波及整个肢体。

(2)夜间疼痛明显,睡时喜将双足露出被外。冷敷局部或将患肢抬高,可使疼痛减轻或消失。

(3)患处皮肤感觉过敏,屡发后肢端皮肤增厚,但无感觉和运动障碍,也不发生皮肤坏死。

【治疗】

1.体针 取穴:内庭、行间、太冲、侠溪、三阴交、外关、间使、合谷。方法:进针得气后,采用徐疾补泻法,留针15分钟或不留针。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皮肤针 取穴:足背或手掌部穴。方法:轻叩微出血。隔天1次,5次为一疗程。

3.耳针 取穴:相应部位、神门、皮质下、肝。方法:采用埋针或压籽法,2-3天后换另一耳。

【现代临床举例】

(1)针刺加刺血拔罐治疗红斑性肢痛症8例。治法:发于上肢者取颈6-胸3夹脊穴、曲池、外关,下肢者取腰1-5夹脊穴、秩边、阳陵泉。用28号长40-50毫米的毫针,秩边穴选75毫米长的毫针刺之,捻转泻法,得气后运针3-5分钟,后每隔5分钟运针1次,留针15-20分钟。针刺颈6-胸3夹脊穴时,直刺偏向内侧,进针20-30毫米,腰1-5夹脊穴进针30-40毫米,针感向患肢趾(指)放射。上述穴位交替使用,每次取1-2穴,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刺血拔罐法,①取穴:上肢为八邪穴或上八邪穴(手背第1-5指掌关节后缘之间凹陷处);下肢为八风或上八风穴(足背第1-5趾跖关节后缘,两跖骨之间)。②方法:交替取穴,每次取1穴为宜。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然后拔火罐,以吸出5-10毫升血液为度,术后按常规处理,隔日(或隔两日)1次,5次为一疗程。与针刺法同期进行。结果:痊愈5例,好转2例,无效1例。疗程最短者10天,最长者14天。(陈森然,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8;(4):39)。

(2)赖氏用针刺治疗红斑性肢痛症15例。治法:取三阴交(双)、昆仑(双)。快速进针,进针后提插捻转,待出现较强针感后出针。结果:15例经针刺治疗疼痛立即减轻,经1-3次治疗后全部痊愈。(赖惠真,新中医,1986;(7):33)

上一篇:崩漏 下一篇:中国针灸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