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东诺夫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344页(795字)

【生卒】:1899—1951

【介绍】:

俄罗斯作家。

生于铁路工人家庭。因家境贫困14岁起开始做工。

十月革命前后参加地方报刊工作,发表大量歌与政论,涉及各种社会问题。

国内战争时期参加红军,战后重新学习,成为土壤改良技师与农业电气化专家。

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诗集《蔚蓝色的深入》(1922)得到诗人勃留索夫的好评。通过科技探索人和自然、人和宇宙关系的有三部科幻短篇(《太阳的后裔》、《月球炸弹》、《以太系统》和中篇《电的祖国》(1922-1926)。

中篇《叶皮凡水闸》(1927)引起高尔基的注意和重视,从此正式步入文坛。20年代末是普拉东诺夫的创作高峰期,1926至1929年完成了批判官僚主义与乌托邦空想的长篇小说《切文古尔》与多部中、短篇《格拉多夫城》、《契-契-奥》与《疑虑重重的卡尔》等,作家本意在于探索和思考人与社会、与革命、与国家的关系,但由于作品中某些场景或细节触犯了“个人迷信”时期的最高领导阶层,大部分作品未能发表。

但作家仍孜孜不倦地写作,于1930-1931及1934年完成三部未能在生前发表的中篇《基坑》、《有好处(贫农编年史)》及《初生海》,小说既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蓬勃开展,也指出了这一运动中的各种弊病。中、短篇小说集《波图丹河》(1937)描写有关新人新事的现实生活。

卫国战争期间,作家任《红星报》特约记者,发表了多部歌颂英雄人物的短篇故事集。但1946年发表的短篇《归来(伊凡诺夫一家)》,由于没有粉饰现实,而是暴露战争给人际关系与人们心灵带来的创伤,再度受到批判。

作家晚年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与改编民间故事。普拉东诺夫创作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哲理思考探索人之生存意义——人与自然、与宇宙、与革命、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其世界观深受俄罗斯宗教思想家尼古拉·费多罗夫及其着作《共同事业哲学》的影响。

上一篇:皮斯库诺夫 下一篇:普列汉诺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