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501页(629字)

【生卒】:1906—1949

【介绍】:

德国作家。

斯·曼之子,生于慕尼黑。15岁开始写作,曾在《世界舞台》从事戏剧评论工作。1933年被迫流亡,1933-1935年领导流亡者文学杂志《汇编》,致力于各个派别的流亡作家之间的协调工作。

1936年移居美国。

1942年出版《决断》杂志。一度加入美军,作为记者到法、德等国,1949年因对现实悲观绝望而自杀。早期作品有《儿童故事》(1926)、《亚力山大乌托邦小说》(1929)和《这个时代的孩子》(1932)等,在艺术上颇似其父早期作品的风格:细腻的心理分析和描绘,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自我剖析。他的重要着作都在流亡时期完成。

长篇小说《悲怆交响曲》(1935)写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的生活与创作。

《梅菲斯托》(1936)通过一个演员在纳粹时代不择手段的发迹过程,揭露了德国知识分子败类卖身求荣、与法西斯勾结的丑行。小说因涉嫌影射某有权势人物,长期遭到禁令,直到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才又与读者见面,并被拍成电影。《火山》(1939)描写在西欧的德国流亡知识分子的遭遇。

最后两部小说《安德烈·纪德——一个欧洲人的故事》(1948)和《转折点》(1942-1952)具有很强的自传性,记述了作者对他的时代的观察与思考,描写了他的出身及家庭,青年时代的梦幻,流亡时期的斗争,对善良和人性的渴望。其他作品还有小说《逃往北方》(1934)、剧本《第七个天使》(1946)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