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677页(869字)

【生卒】:1914—1996

【介绍】:

法国女小说家、戏剧家和电影家。

出生于印度支那,并在那儿度过了少年时代,18岁时返法定居巴黎。曾任法国殖民部的秘书,大战期间参加反法西斯占领的抵抗运动。1945年加入法共,10年后退党。1943年的小说《厚颜无耻之辈》标志她的文学生涯的开始,此后40多年她一直勤奋笔耕,写小说、剧本、电影脚本30多种。

作为电影导演,她还投身于法国电影的创新潮流中去。她的小说作品有《宁静的生活》(1944)、《抵挡太平洋的堤坝》(1950)、《直布罗陀的水手》(1952)、《塔基尼亚的小群》(1953)、《树林中的日日夜夜》(1953)、《广场》(1955)、《如歌的中板》(1958)、《夏夜十点半》(1960)、《昂德玛斯先生的午后》(1962)、《洛拉·维·斯坦的迷醉》(1964)、《副领事》(1966)、《爱情》(1972)、《情人》(1984)、《痛苦》(1986)、《蓝眼睛黑头发》(1987)、《夏天的雨》(1994)等。从《如歌的中板》开始,她抛弃了以前以情节描写和故事叙述为特点的传统手法,转向人物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的刻画,她尤其擅长对话的描写,这些特点使得她的小说极像戏剧。她的某些作品写得扑朔迷离,留有许多空白和缝隙,以期让读者用思索来补充和完成创作。以少年时期经历为背景的《情人》曾获龚古尔奖,并畅销一时。她在戏剧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曾把自己的一些小说改编为戏剧。

她的剧创造了一种新的戏剧语言,人物的台词不相衔接,停顿时间长,借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为表彰她在戏剧方面的成绩,法兰西学院于1983年颁给她戏剧大奖。

作为“左岸派”的重要成员,她的电影成就更引人注目。她为阿兰·雷乃导演的名片《广岛之恋》撰写了详细的脚本(获1959年戛纳电影节评论大奖)。她与人合作的电影脚本《长别离》(1961)获金棕榈奖。1965年起,她亲自导演了一批独具特色的电影,如采用长镜头和声画对位的《印度之歌》(1975)和全由对话组成的《卡车》(197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