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莱-若丽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692页(763字)
【生卒】:1930—
【介绍】:
法国女小说家。
原籍比利时。年轻时曾在美国和巴黎读书。
17岁发表小册子《星期天诗集》。受普鲁斯特影响,1951年发表处女作《修女的围墙》。
作者运用朴素无华的语言,议论了一位少女欲与父亲的女管家进行同性恋的心理状态。此书在评论界博得好评。
她在第二部小说《红房间》(1955)里打算用同样手法表现同一主题,但效果不佳。此后,她改变笔风,放弃原来简洁的笔调和心理分析的手法,采用抒情特点的描写方式和冗长的篇幅,大量创作小说作品。长篇小说《谎言》(1956)以弗朗德勒地区为背景,描写了一位精明能干的商人的凄惨结局。他既没有得到别人的爱,也没有得到自己私生女儿的爱。作者在书中以现实主义的笔触,通过一幕幕异乎寻常、富有戏剧性的场景,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为保持所谓的“良心”、“道德”而编造的种种谎言。小说《天国》(1958)因能较好地反映文学、艺术等社会各界的生活环境而获得妇女文学奖。
小说《阿莱格拉》(1976)则讲述了一个富有的少女和一个北非的男孩如何在巴黎的孤寂中重新相逢、相互理解的故事。评论家们认为,玛莱-若丽在其清晰透亮的作品中,按照传统结构,讲述了一个个娓娓动听的故事,以此表现出当今世界的某种真谛。
其他作品还有《要人》(1961)、《征兆与奇迹》(1966)、《夜晚的三种年龄》(1968)等。
此外,她还发表过一些传记与自传,主要有《玛丽·芒西妮》(1965)、《纸房子》(1973)、《居荣夫人》(1978),以及忏悔录《给我自己的信》(1963)等。她在这些作品中描述了个人家庭生活、工作和信仰,并给某些被他人歪曲了的妇女形象加以正名。除写作外,玛莱-若丽还长期在法国一些主要出版社内担任职务,1970年被选为龚古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