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719页(731字)

【生卒】:1924—

【介绍】:

法国作家。

其父是位商人,常去德国做生意,图尼埃有时也随父去德国,这样,童年时代受到日耳曼文化的教育。1936年在巴黎上中学,1942年在巴黎大学获得哲学学士学位。

1946-1949年他在德国蒂宾根大学工作。

1949年返回巴黎考哲学教师学衔受挫。

此后,他改变志向,在法国电台和出版社任职。他大器晚成,43岁才发表处女作《星期五或太平洋上虚无境》(1967),一鸣惊人,获得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

小说借用英国作家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的题材。鲁宾逊来到荒岛上,试图通过艰辛的劳动和经营建立文明社会的模式,但陷入深深的孤独之中,最后是星期五教育了他,使他回归到了荒蛮的自然境界中去,彻底告别了现代文明。它并非一本冒险小说,而是部哲学小说,揭示人与他人以及与世界的关系的主题。1970年,他又发表小说《桤木王》,获得龚古尔文学奖。这两部代表作的成功奠定了他在文学界的地位。他名噪一时,成为文坛上的新秀。

《桤木王》以吃人妖魔的童话来描绘德国纳粹的可憎面目。1972年,他被选为龚古尔学院院士。

此后又发表小说《流星》(1975)、《大松》(1978)、《吉尔和贞德》(1981)、《不动的流动者》(1984)、《金滴》(1985)和《小散文》(1986)等。

图尼埃还是儿童文学的作者,为儿童写了不少小说:《但愿我快乐常在》(1970)、《星期五或原始生活》(1971)、《小普塞的出走》(1979)等。

他还发表文学论着《圣灵之风》(1977)和《吸血蝙蝠的飞行》(1981)、《思想之镜》(1994)等。他也是摄影的爱好者,发表了有关摄影的作品。

1996年,他又推出《埃勒阿扎尔或泉水与荆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