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译林出版社《新编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大词典》第982页(862字)

【生卒】:1902—1968

【介绍】:

美国小说家

生于加利福尼亚中部的塞利纳斯。父亲是面粉厂主,任过小职员,母亲是教师。他受母亲熏陶,自幼喜爱文学,尤其醉心于欧洲古典文学。几度就读于斯坦福大学,未获学位。

干过土地测量、筑路等杂活,务过农,做过牧场工人,后又当过助理药剂师和记者。这些丰富的经历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素材。他在求学时代开始写作。1929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金杯》,写17世纪海盗亨利·摩尔根的事迹,反响不大。

30年代是他创作的全盛期,陆续发表了多本小说。《托蒂亚平地》(1935)描写蒙特雷地区一伙流浪汉的生活,富有魅力,受到广大读者喜爱;《胜负未决的战斗》(1936)描写果园工人反对剥削的罢工;《人之间》(1937)从另一角度描写农场工人的悲惨生活。

1939年《愤怒的葡萄》问世,轰动国内外文坛,使其声望达到高峰,并为他赢得普利策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60年代,他仍发表了不少作品,但质量上已渐逊色,较为重要的有《罐头厂街》(1945)、《任性的公共汽车》(1947)、《珍珠》(1947)、《伊甸园以东》(1952)和《我们的不满的冬天》(1961)等。

《愤怒的葡萄》以美国30年代经济萧条时期大批农民离乡背井向西逃荒为背景,描写了俄克拉荷佃农乔德一家历尽艰辛、离家去加利福尼亚另谋生路的苦难经历,再现了美国全国性的悲剧;作品揭露了地主、银行家们的残忍、贪婪,歌颂了劳动人民的互相关怀和友爱,通过乔德、牧师和乔德母亲3个人物写出了农民们团结斗争的过程。作者还创作过一些短篇小说,收入短篇小说集《长谷》(1938),其中的中篇小说《红马驹》最为出色。

他还将自己的一些小说改写成剧本,在百老汇演出,亦相当成功。1960年他在美国各地游历,写了《和查理同游考察美国》(1962)。

斯坦贝克熟悉下层人们的生活,擅长把写实和抒情结合在一起,笔下人物纯朴自然,真实可信,作品富有浓郁地方色彩,充满生活气息。他于196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4年获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