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哲学辞典

自我意识

书籍:哲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广东人民出版社《哲学辞典》第189页(765字)

人把自己同客观世界区分开来,意识到自己对它的关系并作出对这种关系的评价,意识到作为个人的自我,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动作、思想、感情、愿望和利益,这就叫自我意识。

动物与自己的生命活动是同一的,动物之改变自然界,仅仅是出于自己的存在,也就是说,它是直接面对自然的。人则是通过社会实践,首先是通过使用劳动工具间接地表现出自己对自然界的关系。

人凭借劳动使自己从直接的自然联系中分离出来,因为人在劳动过程中能确定自己追求的目的和提出的任务同自然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估计到本身的条件和可能。人在改变自然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自己。

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产品时,仿佛得到了强化,变成了两个人,并在自己的活动对象中直观地感到自己双手所创造的事业。人把自己作为活动者而同自己活动的对象区别开来。

但是,因为劳动从来就是社会性的劳动,人便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属于某一历史体系的人,把别人当作与自己相同的人来对待。语言对自我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自我意识(作为禀赋)是作为意识的派生物而与意识同时产生的,但却是在人类发展到相当高级的阶段上才表现出来。最初,人只是在实际作用于物的过程中才把自己同客体区别开来,才意识到自己活动的客体和作为主体的自己本身。

后来,自我意识进而表现为一种氏族的自我意识、集体的自我意识,因为人当时还淹没在氏族中,氏族是人的实质的体现者和集中点。随着氏族制度的灭亡,随着文明的出现和个体的独立,才产生出在本来意义上的个人自我意识。

在哲学史上,自我意识被视为一项能动的原则,并常常被据以去深入理解人的实践活动(参见费希特、黑格尔、青年黑格尔派)。与此同时,自我意识也往往被看作是创造客观世界本身的一种因素。

实际上,自我意识作为一项能动的原则,主要只能被理解为人的社会生产的实践活动的结果。

上一篇:自由时间 下一篇:自然主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