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教
书籍:新编文史地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浙江人民出版社《新编文史地辞典》第466页(282字)
印度古代宗教之一。
相传形成于约公元前7世纪,因崇拜天神婆罗贺摩而得名。信奉多神,其中有三主神:婆罗贺摩(梵天,即创造之神);毗瑟拏(遍入天,即保护之神);湿婆(大自在天,即毁灭之神)。这三者被视为是代表宇宙的“创造”、“保护”和“毁灭”三个方面。
婆罗门教以《吠陀经》为经典,主张善恶因果,人生轮回。
它被奴隶主阶级用作加强对劳动人民的统治,保护自己特权地位的精神武器。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中期,因佛教和耆那教的广泛传播,婆罗门教逐渐衰落。公元8、9世纪间,经商羯罗的改革,吸取佛教和耆那教的某些教义;改称印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