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宋庆龄辞典

第二次世界大战

书籍:宋庆龄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宋庆龄辞典》第529页(1432字)

1939-1945年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与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进行的第二次世界规模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败的德国失去了全部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但其经济实力很快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日本和意大利虽然是战胜国,但在战后对世界的重新瓜分中未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因此德、意、日三国在不同程度上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有利于英、法、美等国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极为不满。20-30年代德、日、意又以不同的方式先后建立法西斯专制统治,将国民经济转上军事轨道,疯狂扩军备战,在亚、非、欧洲广大地区燃起侵略战火,妄图用武力摧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重新瓜分世界。德、日、意在对外侵略扩张过程中逐步结成军事同盟。英、法、美等国为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推行绥靖政策,更加助长了德、日、意法西斯的侵略野心。

宋庆龄从1933年起就不断揭露、抨击世界法西斯势力的逞凶作虐,反对他们策划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指责英、美等国对日本、德国、意大利法西斯势力日益嚣张的容忍乃至支持,号召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战争。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这次大战按地区划分,可分为西线战场、苏德战场、亚洲和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

如按战争进程,大致可划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9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凭着优势兵力,横扫大半个欧洲大陆。法国败降。

德、意入侵东北非和巴尔干半岛,并把一些国家变成他们的仆从。第二阶段(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中):德国发动侵苏战争,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世界战争进一步扩大。苏联在战争初期失利。

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的广大地区落入日本手中。美国、中国等一批国家对日或对德、意宣战,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后形成。后来宋庆龄指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制度完全不同的国家并肩作战来对付共同的敌人”。这说明“不同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而且在许多方面,甚至可以彼此合作”。第三阶段(1942年中至1943年末):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美军在太平洋中途岛海战中歼灭日本海、空军主力,英军在北非阿拉曼战役中击溃德军隆美尔兵团,战略主动权逐渐转到反法西斯同盟国手里。

美、英盟军在北非登陆,胜利结束北非战争。

美、英盟军又攻占西西里岛,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并宣布对德作战。第四阶段(1944年1月至1945年9月):苏军开始战略大反攻,先后给德军10次毁灭性打击,把德军逐出苏联国土,并援助欧洲各国人民解放国土的斗争。东欧和巴尔干一些国家的抵抗运动发展为武装起义,获得解放。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成功,开辟第二战场,西欧国家获得解放。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

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上盟军进行全面反攻,中国抗日武装力量向日军发起大规模的攻势,亚洲其他国家的抗日武装力量也积极配合盟军反攻。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150多万苏联红军对中国东北境内的关东军及朝鲜、库页岛的日军发起全面进攻。美国向日本先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

9月2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胜利而结束。

这次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和整个世界的格局,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和发展,殖民地半殖民地相继赢得独立。宋庆龄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结果,导致亚洲涌现出许多新独立的国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