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广东人民出版社《宋庆龄辞典》第619页(845字)
1935年1月15-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扩大会议。
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红军长征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会上秦邦宪作了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报告,把这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客观,不承认他们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严重错误,并极力为“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辩解。周恩来作了副报告,主要分析这次反“围剿”和长征初期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并作了自我批评,主动承担了责任。
毛泽东作了发言,揭发和批评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左”倾冒险主义者在军事上的错误,正确阐述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张闻天等许多同志在会上发了言,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
会议通过了由张闻天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决议指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及长征初期的军事失利,主要原因是秦邦宪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党的中心任务是战胜川、滇、黔的敌军,并在那里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在组织上,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秦邦宪、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此后,中央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在长征途中,又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行动。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紧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是中共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为保证红军长征的胜利,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宋庆龄指出:“从那时起,中国革命走上了胜利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