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中华书局《汉语成语大词典》第1349页(211字)
债:欠别人的钱财。
筑:修筑。 原指战国时周赧王因债主逼债,躲在宫内高台上。
后用以形容欠债很多。语本《汉书·诸侯王表序》“有逃责(债)之台”。颜师古注:“服虔曰:‘周赧(nǎn)王负责,无以归之,主迫责急,乃逃于此台。’刘德曰:‘洛阳南宫之謻(yí)台是也。’”(负责:即欠债。归:归还。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又或商业倒闭,士子落魄,债台高筑而莫避,田庐尽卖而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