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丝绸辞典

民国时丝绸

书籍:中国丝绸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09 20:56:22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丝绸辞典》第5页(780字)

【时间】:公元1912—1949年

孙中山先生制订的《实业计划》中,按照中国45000万人的需要,平均每人绸2.5m,则需蚕茧75万t,生丝71000t,绸缎112500万m。

缫丝机236666台,织绸机94000台。在《民生主义》里又说“中国要改良丝业来增加生产,便要一般养蚕家都学外国科学方法把蚕种和桑叶都来改良,蚕种和桑叶改良以后,更要把纺丝的方法过细考究,把丝的种类品种品质和色泽分别改良,中国的丝业便可以逐渐进步,才可以和外国去竞争。如果中国的桑叶、蚕种和丝质没有改良,还是老守旧法,中国的丝业不止是失败,恐怕要归天然的淘汰,处于完全消灭。”孙中山先生的主张,由于孙先生过早去世,并当时外侮内战,计划并未实现,但为全国丝绸业界所共识。许多有识之士,奔走呼吁“实业救国”,要求兴办丝绸技术学校,发展蚕丝生产,增加丝绸出口。当时有些实业家积极响应,政府也给一定支持。

因此在栽桑养蚕、缫丝和织绸等生产技术,都有所改进和提高。当时丝绸出口已成为国家的重要出口物资,民国15年(1926年)丝绸出口收汇14542万美元,占全国出口总值的22.14%。

其中出口生丝8314t,占生产生丝15241t的54.55%。

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前身)农学院设立蚕桑系。民国18年(1929年)出口生丝9103t,创历史最高出口记录。但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蚕丝主产区,掠夺我蚕丝资源,破坏我丝绸生产。

民国34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不久又经解放战争,至民国38年(1949年)只产桑蚕茧3.09万t,柞蚕茧1.19万t,桑蚕丝1440t,柞蚕丝61t,绸缎5000万m,出口丝绸收汇265万美元。这是民国时期丝绸产销的最低点,整个丝绸业已呈奄奄一息局面。

上一篇:清代丝绸 下一篇:中国丝绸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