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人民代表大会工作辞典》第494页(1193字)
【生卒】:1898—1976
【介绍】:
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字翔宇,曾用伍豪、飞飞等名。1913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学习。
1917年赴日本留学。
1919年回国,参加领导天津的五四运动,并与郭隆真、邓颖超等组织觉悟社。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旅欧总支部领导人。
1924年回国,先后任中共两广区委委员长、两广区委常委兼军事部长、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1926年冬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
1927年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在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28年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任中央组织部长,后任中央军委书记,为保卫中共中央机关的安全,指导各地区的武装斗争和建立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发展白区的党组织和革命力量做出了重要贡献。1931年底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红军总政委兼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继续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并参加三人军事小组。西安事变发生后,率中共中央代表团到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一起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抗日战争期间,领导中共中央长江局和南方局工作,并在国民党区从事统一战线工作,取得很大成绩。抗战胜利后,1945年陪同毛泽东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1946年回到延安,后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在陕北协助毛泽东指挥人民解放战争,并负责指导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革命运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担任政府总理,曾兼任外交部长,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二届、第三届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从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起,当选为历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党的八七会议上,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党的“六大”以后,当选为历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党的六届五中全会、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党的八届、九届和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党的八届和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他担负着处理党和国家日常工作的繁重任务,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精心的规划和巨大的组织工作,在国际事务中参与制定并亲自执行了重大的外交决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党提出了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宏伟规划。1972年患病以后一直坚持工作,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