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凝聚力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科协工作简明辞典》第197页(804字)
群体凝聚力通常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既有“向心力”又有“内部团结”的双重含义。凝聚力大的群体,其成员的“归属感”强,不愿离开自己的群体,群体内部关系融洽、和谐,从而群体能显示出旺盛的活力和战斗力。群体凝聚力能转化为实际力量,常常表现在群体有较强的克服困难和创新行为及积极竞争的态度上。群体的凝聚力似乎是无形的,但它可以从群体成员所在群体的态度表现出来。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群体目标:它对群体凝聚力高低和方向,即对群体凝聚力的量和质都有重要的影响,凡是目标明确,被群体成员广泛自愿接受的,该群体就会具有较强凝聚力。自愿目标可以比外在目标、非自愿目标产生更大群体凝聚力。
其群体成员能把群体目标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这样的群体必然有较高的凝聚力。2.群体核心人物:一般来说,群体都有自己的核心领导,一个群体凝聚力的高低,与该群体核心人物有直接的关系。一个群体有什么样的核心人物,群体就会具有什么样的凝聚力。3.价值观: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利益是把群体成员联结在一起的最强有力的基础。4.解决冲突的状况:任何群体不会没有矛盾,问题不在于有无矛盾,而在于如何解决矛盾,在于解决冲突所用的方法,在于解决冲突后的状况。5.成员心理满意程度:群体成员常常是为了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而参加群体的,诸如得到群体的承认、得到其他成员的尊重和帮助,还希望自己所在组织是成功的、有成就的、得到其他组织和社会的承认。
越能满足成员需要的群体,其凝聚力则越强。也有人把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分成八个方面:1.成员的共同价值观;2.成员的共同奋斗目标;3.群体规模的大小;4.群体的地位;5.群体内信息沟通状况;6.成员对群体的依赖程度;7.领导对群体和成员的要求;8.群体与外部所处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