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因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自然辩证法辞典》第584页(1245字)
【生卒】:1908—
【介绍】:
美国着名哲学家、逻辑学家、逻辑实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1926年入奥柏林学院,攻读数学和数理哲学。1930年进哈佛大学当研究生,在怀特海、刘易斯门下研习数理逻辑,并以《序列的逻辑》的毕业论文获博士学位。
1932——1933年赴欧洲考察,到过维也纳、华沙和布拉格,结识了维也纳学派和华沙学派的许多着名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对他的哲学和逻辑思想产生深刻影响。
1933年回国后,一直在哈佛任教(除二次大战期间在海军服役三年之外)。1948年升为教授,1979年退休。
在哲学上,奎因批判了逻辑经验主义的许多正统观点,并用实用主义的观点来修正或补充它,从而创立了逻辑实用主义哲学。在科学观方面,奎因尖锐地批判了逻辑经验主义的两个教条:一是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严格区分,二是经验证实问题上的还原论,并提出了整体论的科学观。他认为,卡尔纳普等人所坚持的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是没有根据的。
分析命题必须以综合命题为基础,分析真理不是必然真理,而是或然真理。
所以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是相互依存的,不能绝对分割的。他又指出,逻辑经验主义者关于每个科学命题都必须最后还原为经验命题,并由经验命题来加以检验的还原论观点是错误的。科学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命题和原理所组成的网络或力场。
在这个力场中,中心是逻辑规律和本体论命题,较外层是局部的科学定律,最外层是关于感觉经验的命题和关于物理对象的命题。这个力场的周围与经验事实相接触。一旦力场的外围和经验冲突,首先发生变化的是最外层,一般触及不到力场的中心。但由于网络联系,任何原理、命题都会受影响,随事实的变化而变化。
他继承了杜恒的观点,认为经验检验的单位是科学系统,而不是单独的命题。当某一命题或理论与经验事实发生冲突时,人们无法制定是该命题错了呢,还是与它联系的周围命题错了。
人们可以任意调整周围的命题以保持这个命题的真值。这就是他的整体论观点。
在真理观上,奎因接受了实用主义的观点,把科学理论简单地归结为一种方便的、临时的假设,或应付环境、预测未来的工具。在本体论问题上,奎因与逻辑经验主义者一样,把传统哲学视为形而上学;但他并没有走极端,即完全拒斥形而上学,而提出“本体论承诺”的概念。
主张恢复形而上学,认为形而上学在科学研究和理论检验中都有意义。奎因对逻辑学有很深的造诣。
他以别致的风格和高明的逻辑方法着称于世,他对集合论的发展做过重要贡献。主要着作有:《符号逻辑系统》(1934年)、《数理逻辑》(1940年)、《初等逻辑》(1941年)、《逻辑方法》(1950年)、《从逻辑的观点看》(1953年)、《语词和对象》(1960年)、《集合论及其逻辑》(1962年)、《悖论的习性》(1966年)、《本体论的相对性》、(1968年)、《逻辑哲学》(1970年)、《指称的基础》(1974年)、《理论和事物》(1981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