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黎族大辞典

新石器时代的黎族原始文化

书籍:中国黎族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0 22:21:24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山大学出版社《中国黎族大辞典》第401页(1433字)

黎族的远古祖先过着从事农业、渔业、狩猎、采集等生活。

大量磨光双肩石斧、石锛、石铲以及器形较大的陶器碎片等生产生活用具的出土,揭示了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四千年前黎族远古祖先已经出现了定居的母系氏族部落,正处于母系氏族繁荣期。妇女在生产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担任着主要而繁重的工作。

考古材料证明,当时黎族的原始居民居住在全岛各地靠近河流、港湾的山岗和台地,使用着装上木柄的磨光石斧、石锛等石器复合工具,在森林里,用钻木取火进行“砍倒烧光”的原始山地锄耕农业,即“刀耕火种”。

直至解放前,整个黎族地区仍然可以见到“种山兰”的耕作方式,这就是原始“砍倒烧光”锄耕农业生产的继续。黎族人民在每年农历二三月份用钩刀将树木砍倒,使树枝干枯后即用火焚烧,烧后再清除残枝,等天降雨,表土松软就进行播种。

播种时男子用削尖的木棍戳穴,妇女随后点播“山兰稻”种子,这块地便叫做“山兰园”。“山兰园”不仅种“山兰稻”,即芬香的“香糯”和“粘糯”,而且还种玉米、尾粟、高粱和各种瓜菜、豆类。

“山兰园”不施肥,中耕除草一二次,就等待收割。

收割“山兰稻”时,妇女用手捻小刀逐穗收割,捆成一束束挑回家放在木架上晒干,或就地晒在“山兰园”的木架上。从这里,我们多少可以窥见黎族原始社会时期锄耕农业的一些耕植源流。这种锄耕农业对于研究我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山地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考古遗址中,大量陶器、陶纺轮的出现,说明当时黎族妇女已经发明和广泛制造、使用陶器,掌握了制陶方法和纺织技术。陶器多用手制,部分也有轮制的。直到现在,黎族部分地区还保留着制陶(土锅、土罐)技术和原始的纺织工艺。制陶一直到现在还是黎族妇女一顶重要的家庭副业,而黎族男子是不大会制作陶器的。

制作陶器的方法是用手捏黏土制成陶模后就放在柴堆上烧即成陶器。这显然是原始社会生产方式的遗迹。

黎族人民的祖先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除了从事农业生产之外,渔业、狩猎等还是相当重要的经常性的生产部门。他们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用各种不同的渔网或石制陶制的网坠在河流、海滨捕

陵水县新村港贝丘遗址中有大量齐足类与腹足类软体动物遗壳与遗物共存。据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中记述:“山海经曰:儋耳郡即离耳也,皆镂其颊……在海渚不食五谷,食蚌及鳖而已。”由此可见,鱼类和软体动物是当时原始居民的主要食物之一。黎族的先人在狩猎中,学会了许多捕捉野兽的方法,如用陷阱、装圈、装签、放狗和夜间出猎等,利用石戈、石矛等工具和弓箭等进行狩猎。

这是黎族社会生产生活活动中有趣的活动之一。直到解放后的每年春节期间,这种活动还在进行。

在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黎族的先民为了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取得生产和生活资料,常常把农业、狩猎、捕鱼等结合起来。采集、小手工业,仍是当时的一种经常性活动。

上述原始的农业、渔业、狩猎和采集经济对黎族先民来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它不仅提供了生产生活资料,而且决定了黎族原始时代母权制氏族公社的结构。

同原始公社时期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只能是生产资料公社成员共同占有;集体劳动,集体出猎,共同采集,得来的食物平均分配,合伙享受。人们以血缘为纽带联系起来组成母系氏族公社,过着无阶级、无剥削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生活。

上一篇:跳娘舞 下一篇:中国黎族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