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国际惯例词典

信誉分等

书籍:国际惯例词典 更新时间:2018-09-11 01:04:43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复旦大学出版社《国际惯例词典》第250页(1457字)

信誉分等是企业在制定自身商业信贷政策时常见的举措,指的是企业在提供商业信贷时,贷款部门经理往往会根据传统的信用标准,结合各客户可能拒付的风险程度,来对企业客户的信誉进行不同等级划分,藉以对其给予不同的商业信贷待遇。

信誉分等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信誉分等应从三个方面来把握,即传统的信用标准、信用风险的数量比方式、企业信用状况的资料来源。

(1)信用标准。传统的信用标准有五项,均以英文C开头,故称为5Cs,即债务人(客户)的性格(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品(Collateral)、条件(Conditions)。

性格即购货人的性格是决定因素。因为每笔赊销业务对购货人包含着许诺付款的义务,而购货人的道德即性格对其是否忠于诺言起着决定性作用;能力包括债务人的历史记录、现有的偿债能力、企业的实力等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债务人现有流动资产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流动负债的性质;资本即债务人的有形资本净值,它表明了债务人企业的财务实力,同偿债能力是相应的;担保品指债务人拒付时能被用作抵押担保的资产,有些债务人到期无力偿还,但为了挽回信誉常常主动提出担保品要求延期还债;条件是指企业所属整个企业、以致企业所在整个地区与社会的经济发展趋势,如果这些趋势是在发展中的,有前途的,则债务人也会力求保持信誉,设法履行偿债义务。

企业贷款部门经理在评估债务人客户的信用状况、对其信誉分等时都必须确立某些信用标准。这些标准若过于严格则可能使企业丧失信誉好的客户,不利于销售;但过于宽松又可能使企业的拒付成本因坏账的大量增加而上升。

传统的信用标准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参照。

(2)信用风险的数量化。在根据传统信用标准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后,就要将各客户的拒付风险数量化,以利于对客户的风险程度进行比较。常用步骤是,首先查阅企业过去十年的信用资料,找出十个有代表性的会计比率作为信用风险的指标,根据客户过去十年的财务报表,分别计算最坏与最好年景的信用标准;然后将信用好和信用坏两种客户的十个比率平均值列表,作为各指标的历史性标准,再利用潜在客户的财务报表,计算这些指标的价值,与表中历史性标准资料进行比较。

如客户各指标值等于或低于最坏信用标准,则其拒付风险增加10%;如指标值在最坏与最好信用标准间,则拒付风险增加5%;据此累计潜在客户的风险程度。最后对所有潜在客户。按其风险值度大小进行顺序排列,依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来选择客户。

(3)信用资料来源。有关客户信用状况的资料可来自销货客户的历史档案,并在此基础上逐年充实反馈与更新,也可采自外界,社会上有称为信用调查所一类的专门调查并提供企业信誉资料的机构。如美国的全国信用管理协会,专门搜集与分发债务人过去的信用资料,还有邓恩与布雷兹特里特公司(Dun & Bradstreet Co.)、全国信用事务所(National credit office)等都很着名。

有些信用调查所还将被调查企业按其偿债信誉划分出等级(如历史上一次也未失信的企业划为一级;偶尔失信一次的划为二级……失信笔数在10%~20%为七级,超过20%为八级),并对不同等级有不同的信贷建议,企业可以直接引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