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大辞典》第355页(216字)
古病名。
见《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①指脾胃虚弱,不能消化所致的痢疾。
《时病论》卷三:“水谷痢者,糟粕脓血杂下,腹中微痛,登圊频频,饮食少餐,四肢困倦,脉来细缓无力,或关部兼弦,此因脾胃虚寒,虚则不能健运,寒则不能消化也。”治宜健脾温中为主。②指水土不伏所致的痢疾。又称不伏水土痢。
详该条。③指飧泄。《杂病源流犀烛·痢疾源流》:“飧泄亦曰水谷痢。”用保和丸、和胃丸等方。
参见飧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