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证
书籍:中医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17 18:28:15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大辞典》第889页(525字)
证名。
凡滞而不得发越之证,总称郁证。简称郁。
见《赤水玄珠·郁证门》。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载有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属五气之郁,后世合称五郁。
《丹溪心法》将郁证分为气郁、血郁,湿郁、热郁、痰郁、食郁六种,总称“六郁”。《张氏医通》卷三:“郁证多缘于志虑不伸,而气先受病。”又有七情郁证称内郁,如怒郁、思郁、忧郁、悲郁、惊郁、恐郁。脏腑郁证如心郁、肝郁、脾郁、肺郁、肾郁、胆郁、三焦郁等。
六气郁证又称外郁,如风郁、寒郁、湿郁、热郁等。辨证有虚实之分。实证常见有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痰气郁结数种。肝气郁结者,证见精神抑郁,或胸闷胁痛,腹胀嗳气,不思饮食,脉多弦细。
治宜疏肝理气为主,可用四逆散。气郁化火上逆者,症见头痛头晕,胸闷胁胀,口苦口干,苔黄舌红,脉多弦数,治宜清肝泻火,可用加味逍遥散。痰气郁结者,症见咽中似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治宜利气化痰,可选用半夏厚朴汤、温胆肠等方。
虚证多见久郁伤神和阴虚火旺两类。久郁伤神者,症见精神恍惚,悲忧善哭,疲乏无力。治宜养心安神,可用甘麦大枣汤。阴虚火旺者,症见眩晕心悸,心烦易怒,失眠。
治宜滋阴清火,养血柔肝,可用滋水清肝饮等方。
参有关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