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学

书籍: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0-01 11:15:00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第31页(2378字)

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科学。

(1)研究比较教育学的意义:①可以扩大眼界、增广见识,并加深对本国教育制度和教育工作本身的认识;②吸取外国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作为本国教育改革的借鉴;③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文化交流;④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2)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应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基础,并吸收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科学方法,以综合性、整体性、动态性和实践性作为研究的基本原则。(3)比较教育虽然也是研究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但它不同于普通教育学,它有以下几个特征:①跨国性 它不是研究单独一个国家的教育,而是对若干个国家的教育加以比较。

也可以是研究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但须从跨国家的观点来加以分析,也就是把它放到国际背景下来研究。②跨学科性 对外国教育的研究不能停留在教育制度本身,而要作多种因素的分析,即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传统等方面进行分析,才能了解各国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因此,比较教育的研究需要利用其他学科,特别是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③现实性 比较教育的研究需要利用历史学的方法,分析该国教育发展的历史,但不同于外国教育史,它的着眼点是当代,研究当代教育发展的理论和实践。④预测性 比较教育研究当代教育是为了找出当代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和趋势,预测教育发展的未来。⑤功利性 比较教育利用其研究成果为政策的教育决策,规划和改革服务。功利性是比较教育存在的基础。(4)比较教育研究的类型:区域研究和问题研究。区域研究是问题研究的前提,问题研究是区域研究的深化。

区域研究是分析研究一个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实践。按照研究内涵的大小,又可分为整体研究和局部研究。

问题研究是比较研究两个国家或更多国家和教育制度或教育问题,按比较的内容,可分为专题比较和总体比较。专题比较是把各国同一类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

总体比较是对世界教育的历史、现状及未来作全面的比较研究。(5)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有:抽样法、观察法与调查法、实验法与追因法、经验总结法、比较法、历史法与文献法、预测法、统计法、测量法、表列法与图示法、内容分析法等。(6)比较教育研究的对象包括了教育学所研究的问题,诸如教育制度、教育行政、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试制度、政治思想教育等等。但比较教育的研究重点是各国的教育制度和基本的教育的问题(包括宏观问题与微观问题,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例如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师范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管理体制、决定教育的主要因素、教育发展趋势等问题。

从研究的时间上说,比较教育的研究以当代教育为中心。从空间上来说,比较教育学把世界各国的教育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7)国外比较教育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是学科的倡导阶段。

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法国的朱利安,比较教育之父,他第一次提出比较教育的概念。

法国的库森和美国的霍拉斯·曼在介绍和借鉴外国教育制度方面作了有盖的工作。第二阶段(本世纪上半世纪)是学科的形成阶段。

方法上的特征是因素分析。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为:美国的康德尔《比较教育》,英国的汉斯《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研究》,德国的施奈施《各国教育的动力》。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是学科的蓬勃发展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综合研究。这个阶段,研究规模迅速扩大,研究方法多种多样,研究成果大量增加。

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美国的贝雷迪《教育中的比较方法》,诺亚和埃克斯坦《比较教育科学的探索》;英国的埃德蒙·金《别国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霍尔姆斯《教育问题:一种比较的方法》;苏联的索科洛娃《比较教育学》;日本的冲原丰《比较教育学》;澳大利亚的特雷舍韦《比较教育入门》。

(8)中国比较教育的研究,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末)是对比中外教育状况,倡导借鉴外国教育经验,改造中国教育制度的阶段;是比较教育研究起步,但尚未形成学科体系的阶段。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薜福成的《出使四国日记》,郑观应的《盛世危言》,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和容闳的《西学在渐记》。第二阶段(20世纪初到40年代)是中国比较教育学逐渐从教育学科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形态的阶段。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有:庄译宣的《各国教育比较论》,钟鲁斋的《比较教育》,常导之的《各国教育制度》和罗延光的《最近欧美教育综览》。

第三阶段(1949年到现在)是中国以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创建比较教育学的阶段。

我国比较教育学的真正发展是在1980年以后,这一阶段的成就包括:明确了指导思想;扩大了研究队伍,丰富了研究成果;开设了比较教育课程;开展了国际学术交流。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北师大顾明远、成有信和符娟明;华东师大马冀雄和金含芬;东北师大巩树森和梁忠义;华南师大朱勃;华中师大杨汉清;杭州大学王承绪和邵珊;福建师大檀仁梅和吴文侃;哈尔滨师大刘树范;河北大学滕大春和刘文修;中央教科所金世柏;台湾有:雷国鼎和林清江。

(9)国外发行的比较教育杂志有:美国的《比较教育评论》(1957年创刊),英国的《比较教育》(1964年创刊)。中国1980年以后创办的比较教育杂志有:《外国教育》、《外国教育动态》(将更名为《比较教育研究》)、《外国教育资料》、《外国教育研究》和《外国中小学教育》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