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课程论

书籍: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0-01 12:24:04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第86页(521字)

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课程理论。

代表人物为唯心主义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自称其哲学为“经验论的自然主义”或“自然主义的经验论”。他还提出所谓工具主义,否认理论思维的意义。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儿童的本能是他们获得经验的基础。指出儿童有4种本能,相应地表现为4种活动:(1)语言和社会的本能和活动(2)制作和建造的本能和活动;(3)研究和探索的本能和活动;(4)艺术的本能和活动。

学校课程的设置,必须顺应这些自然倾向。他认为“决定学习的质和量的是儿童而不是教材”;“学校科目互相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这就是他主张的儿童中心课程。他还认为各门学科如语文、算术、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等都是人类种族的经验。儿童每课程构成一个单一过程的两极,儿童是起点,课程是终点。还提出“从做中学”的口号,要求把园艺、木工、金工、烹饪、缝纫、编织等列入学校课程。

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要围绕活动来进行。这样设置的课程称为“活动课程”。这种实用主义课程论,虽能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便于结合实际,但影响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在我国曾有一定的影响。

上一篇:单元教学法 下一篇:学业成绩报告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