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教育

书籍: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0-01 12:35:36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第101页(468字)

指通过儿童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危机、特殊情境而进行的教育。

是联邦德国教育家波尔诺夫(O.Bollou)教育理论的基本范畴之一,他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研究教育,认为除了以往的工艺论模型和机体论模型教育观——连续性教育观外,还有一种新的生存论模型教育观。这种教育观认为人需要在生活中不断设计自己,创造自己转瞬即逝的存在,要重视非连续性教育,而连续性教育对人的影响无关紧要。

非连续性教育注重教育中出现的偶然性事件,突发性因素,强调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精神,它大量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表现为下列现象:(1)危机与批判。人经常面临危机,而批判正是战胜危机的动力,因而要进行培养批判能力的教育,战胜危机,实现自己的存在。(2)觉醒。觉醒是一种顿悟性的、自主性的心理状态,是开拓受教育者新生活的心理基础。

(3)碰撞。教育者要教会受教育者如何在现实的碰撞中抓住机会,把握命运。

(4)冒险与挫折。要教育学生敢于求知,求新,敢于冒险,勇于承受挫折,没有挫折的学习是不成功的学习,不敢冒险的人是无所作为的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