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因

书籍: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0-01 12:44:42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第111页(363字)

指激起个体行为的外在刺激或情境。

个体的行为既受内驱力推动,又受外在目标或情境刺激的引诱,行动的产生必须以内驱力和诱因为条件。诱因的动机性能是后天获得的。沃尔夫(J.B.Walf)最早对黑猩猩作了有关研究,他训练黑猩猩对象征物形成具有激发行为动机性能的诱因。对人类来说,物质的、精神的东西都可以成为诱因。

可按其性质分为两类:(1)正诱因:指个体趋向或接近的外在目标或情境刺激,如食物、金钱、名誉、地位等,对行为有强化作用,人们由于趋向或接近这类目标而能够获得满足。(2)负诱因:指个体逃离或躲避的外在目标或情境刺激,如电击、焦虑、贫困、挫折等,使人产生远离这一目标的行为。人们由于逃离或躲避这类目标而能够获得满足。诱因具有唤醒有机体和指导行为方向的功能,其大小与动机强度成正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