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气

书籍: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0-01 15:11:00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第259页(609字)

原本是军队用语,指军队作战时的集体精神状态。

西方管理学中则用于表示团体的工作精神状态。心理学家史密斯(G.R.Smith)把士气定义为“对某一团体感到满足,乐意成为该团体的一员,并协助达到团体目标的态度”。

莱顿(A.H.Leighton)则认为,“所谓士气,是一群人追求共同目的、持久地、首尾一贯地协力工作的群体能力”。

可见,士气不仅代表个人需求满足的状态,而且包含承认此种满足得之于团体,因而愿意为实现团体目标而努力。

士气高昂的团体一般有下列特征:(1)团体有很强的凝聚力。(2)团体成员没有分裂成小团体的倾向。

(3)团体本身具有适应外部变化的能力和处理内部冲突的能力。(4)团体成员之间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团体目标。

(6)成员拥护和支持自己的领导者,并对团体目标抱肯定态度。(7)成员承认团体存在的价值,并具有维护和支持团体继续存在的意向。影响团体士气的因素主要有:(1)成员对团体目标的态度。

(2)经济报酬是否合理。(3)成员能否对工作产生满足感。(4)是否有优秀的管理人员。(5)同事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

(6)有无良好的意见沟通渠道。(7)奖励的方式是否得当。

(8)有没有良好的心理环境。在人事管理中,重视士气动态,了解成员对工作、组织、上级、同事、工作环境的态度,及时采取对策,保持团体有高昂的士气,是提高管理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

上一篇:磨杵成针 下一篇:X理论——Y理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