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沟通

书籍: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0-01 15:24:39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第280页(665字)

信息的传递及其理解。

其目的在于使组织成员产生集体感,团结一致,形成一个坚强的集体。信息沟通有三个要素:信息发送者、信息接受者和信息内容。信息沟通者双方互为主、客体关系,需使用相通的语言或媒介符号。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信息沟通作多种分类:(一)按沟通渠道来划分,可分为:(1)正式沟通。由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优点是沟通效果好,约束力强,一般重要信息沟通常采用此种形式。但缺点是沟通速度慢。

(2)非正式沟通。由正式沟通渠道之外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它不受行政职能和计划的约束。

沟通传播速度快,对感情影响强烈,常是正式沟通的有效补充。但传递信息易失真。(二)按信息流动方向划分,可分为:(1)上行沟通。

下级向上级传递信息。如汇报情况或反映意见等。(2)下行沟通。

上级把工作目标、规章制度、工作程序等向下传递。

(3)平等沟通。同级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三)按信息发出者与接受者的地位划分,可分为:①单向沟通。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

优点是传递速度快,且发送信息者不会受到另一方的挑战。

(2)双向沟通。发送者给接收者发出信息后,还要听取反馈意见,发送和反馈可多次进行。优点是沟通信息准确,且有利于感情交流。

缺点是沟通速度慢,且易受到干扰。(四)按信息沟通方法划分,可分为:(1)书面沟通。

包括布告、通知、刊物、书面报告等。(2)口头沟通。包括会谈、讨论、演说等。信息沟通网络形式有:链式、轮式、球式、全通式、Y式等。不同形式的沟通网络对群体行为产生不同效果。

上一篇:科学管理 下一篇:家长委员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