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幼儿游戏理论

书籍: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0-01 16:27:34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中国学生教育管理大辞典》第337页(356字)

20世纪三大游戏理论之一。

亦称游戏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首先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他认为,游戏是思维的一种表现方式,其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儿童早期的认知结构发展不成熟,同化和顺应不能保持平衡。与顺应作用大于同化时,表现为主体模仿动作;当同化作用大于顺应时,表现为主体不考虑事物的特性,而只为满足自我需要去改造现实,即是游戏。

儿童需要游戏是因为它能帮助他们解决与外部世界的冲突。游戏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同化作用在想象中改造现实,获得情感方面的满足。

儿童的游戏发展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智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游戏的内容不同。如感知运动阶段是练习性游戏,自我中心表征活动时期的主要游戏类型是象征性游戏,在运算思维出现以后,象征性游戏被规则游戏和结构游戏的代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