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审美主体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经济科学出版社《消费经济学大辞典》第550页(1167字)

指消费者。

在这里,消费审美主体一定是消费者,但消费者并不一定是消费审美主体。因为,消费者的消费审美层次是由消费者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从消费审美主体方面来考察,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首先影响着人们消费审美需要的产生。食必常饱,然后求美。

只有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使人们的生理需要得到了基本满足以后,审美这种高级的精神活动才可能发生于消费过程之中。20世纪60年代,我国农民大都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老婆孩子热炕头”对其说来已经是最大的享受了,那时他们中间大概很少人有买块手表的奢望。

然而今天,广大农村青年戴手表已很普遍。很明显,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民生活的改善,消费中的审美需要也就逐渐强烈。

其次,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从总体上限制着人们的消费审美水平。

人们纵然有了比较高一层的消费审美理想,但由于受社会物质生产水平的限制,也不能将这种理想贯彻于具体的消费审美活动中去。例如80年代一度掀起的“彩电热”,表明人们对于彩电的审美追求,或者表明了人们偏爱时尚的一种消费审美情趣,但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决定了只能是供不应求,同时人们收入水平低,支付能力也有限,那么也就决定了一些对于彩电有消费审美需求的人们只能停留在黑白电视机的消费阶段。现在我国消费者大都把电冰箱放在厅屋里,这反映了消费者是将其作为主要的消费审美对象来对待的。

说到底,这也是社会物质生产水平影响的结果。电冰箱赫然在目,昭示着主人经济并不拮据,正在与消费审美的时尚同步。在主人认为更美的东西可以替代它之前,它在厅中就必然占一席之地。

这不禁使人想起了原始部落女人在手上和脚上都戴着铁环,富人妻子身上戴的有时甚至将近两公斤。她们为什么不以为累赘,反而以此为美呢?答案是明确的,因为这些部落当时正经历着铁的世纪。

总之,当消费者为生存而劳动和消费时,是很难有消费审美可言的,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消费者衣食无忧,才能真正成为消费审美主体。

随着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人们对消费资料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才更充分地成为消费审美主体。消费审美主体可以从不同的民族来考察,各个不同民族的特点,使得消费审美主体拥有不同的民族特点;消费审美主体还可以从不同的年龄来考察,各个不同年龄的特点,使得消费审美主体拥有不同的年龄特点;消费审美主体也可以从不同的职业来考察,各个不同职业的特点,使得消费审美主体拥有不同的职业特点;消费审美主体另外还可从不同的地区来考察,各个不同地区的特点,使得消费审美主体拥有不同的地区特点;消费审美主体最后还可从不同性别来考察,各个不同性别的特点,使得消费审美主体拥有不同的性别特点。

〖参〗消费审美客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