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

书籍: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3 08:00:07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第2页(1137字)

财富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在经济学上有两种关于财富的概念:一种是财富的客观概念,认为,财富就是所拥有的有形的货品;一种是财富的主观概念,认为财富在本质上是人们从货品中感到的快乐或效用。

财富的客观概念像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一样古老。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土地、牲畜、工具、黄金等称为财富。但是,经济学家对财富感兴趣,并不在于哪些东西可以称为财富,而是在于寻求一个计量财富的标准。在普遍的推理中,这个标准是货币,可以用货币计量一国、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财富。然而,货币,对于经济学家来说,却并不能反映财富的本质或原因,它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因此,经济学家需要寻求反映财富的本质或原因的更深层次的标准。配第曾把财富的尺度设想为生产货品所应用的土地和劳动,配第说过,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

重农学派经济学家,例如魁奈,实际上也坚持这种看法。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则把财富归结于劳动,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和命题。克思继承了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的思想,并第一次区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当然,马克思的分析并不在于用劳动价值计量财富,而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

用劳动作为价值的标准,或作为财富的计量标准,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也不理想,因为劳动价值随技术条件变化而变化。同时,由于经济中各部门资本和劳动结合的比例不同,当分配变化的时候(利润率的变化),商品的相对价格会同劳动价值不成比例。

因此,李嘉图曾寻求过一种不变的价值尺度,但没有成功。

财富的主观概念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即所谓“边际革命”时期。

当然,远在“边际革命”之前,就有人提出过用边际效用确定价值,从而确定财富的观点。但,这只限于个别人的观点,还没有对经济理论和资本主义的实际经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只是在边际革命时期,着名的边际主义经济学家杰文斯、瓦尔拉斯、门格尔等人系统地阐述边际效用价值论之后,这种财富的主观概念才盛行起来。这时,人们普遍用商品的边际效用所确定的价值来计量财富,评价财富。

但是,把边际效用价值作为计量财富的标准,也有其固有的缺陷。

因为边际效用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感觉,各种人的主观感觉是不同的,同一商品对各个人的边际效用是不同的,因而,这种标准也是很不确定的。另外,按照边际效用价值论的观点,商品的数量越多,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小,其价值也越小。这样,用边际效用计量财富就不能正确反映社会财富积累和增长的情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