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累托效率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第154页(939字)
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关于经济效率的一种定义,其内容是:如果再没有另外一种生产上可行的资源配置使得哪怕一个社会成员的状况变好而所有其他成员的状况至少保持不变,那么经济中现已达到的资源配置便是最优的。
这里的最优乃指资源配置最有效率而言,它并不涉及理想或不理想一类的价值判断,故“帕累托最优”以后逐渐被称为“帕累托效率”。需要注意的几点是,第一,这一定义只有在新古典的理论结构中才能被良好地给出。
第二,它所采用的是一种关于效率的序数概念。第三,它仅仅提供了经济物品在单个人间配置的一种排列,而没有将所有这类配置的排列都给出来,实际上满足帕累托效率的排列将有许多种。
尽管如此,这一概念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帕累托通过提出这一概念表明了“无形之手”的思想,即竞争性均衡的世界将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目前,关于政府干预经济的全部现代微观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这一思想基础上的。这一思想实际上是对于自亚·斯密以来的自由贸易的具体化,它随后又为巴洛尼(Barone)、勒纳、希克斯、萨缪尔森所发展。
而阿罗和迪布鲁则从数学方面对这一结果进一步加以一般化并使之清晰明了,关于这一命题的当代解释都是建立在他们二人的着作基础上的。
阿罗和迪布鲁表明,事实上这是一种两重性的命题:一方面,在某些条件下竞争的均衡就是帕累托效率;另一方面,如果追加非递增的规模收益这一假定,任何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都可以被分散化为竞争均衡。
这些论点现在被归结为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定理。
帕累托最初提出竞争均衡的效率概念,是把它与非集中化的市场经济联系起来的。
然而,随后巴洛尼(Barone)指出,此种效率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集权的中央计划者来取得。此后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阐述最终导致一场在米塞斯(Mises)、兰格(Lange)、哈耶克(Hayek)等人之间展开的争论,其核心问题是中央计划局到底能不能模拟并取代瓦尔拉体系中的经纪人,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这种争论对于后来中央计划经济逐步采取市场社会主义体制是否产生了某种作用,现在还不能给以肯定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