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存货论

书籍: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3 08:20:32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第297页(826字)

认为经济周期产生于为适应未来销售的预期企业增加或降低存货的努力。

美国经济学家摩西·阿布拉莫维茨(Moses Abramowitz)发表了两篇重要文章:《存货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1948年)和《存货与同制造业存货特别有关的经济周期》(1950年),提出了经济周期的存货理论。经济周期的存货论认为,当经济处于扩张阶段从而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持续增长时,企业发现他们的存货将会被耗尽,对此作出的反应是增加产量或增加来自供给者的定货。

由于存货下降增强了企业对未来销售增长的预期,因此,产量增长的比例通常要大于销售增长的比例。产出被放大的原因是,产量的增长不仅要弥补已经减少了的存货,而且还要提高存货的绝对水平,以便满足较高的销售水平。

当企业把销售额的增长看作是近期可能会有更大增长的指示器时,产生的增长还将进一步扩大。

一旦存货达到企业的理想水平,即使是销售增长率的下降也会促使商品产量的减少,而需求的减少会扩大产出减少的比例,以致造成存货衰退。直到多余的存货被消除,这种向下摆动才会告一段落。这时,任何需求的增长都可以使经济步入原来的复苏阶段。

近些年来,经济周期存货论受到笃信理性预期理论的经济学家的怀疑。

他们认为,经济周期的存货论是建立在反馈机制的基础上。对商品和劳务需求的变化把一种冲力传递给存货,但这种传递机制要受到预期形成的控制。销售额的变化怎样影响存货计划要取决于这些变化如何影响企业对未来销售的预期。

因此,他们认为,如果存货的变化要依对未来销售额的理性预期而定,反馈的渠道就会被阻塞。如果未预料到的销售额的变化仅仅受随机扰乱的影响,那么这种扰乱的效应在一段时间就会徘徊不定;重置因未预料到而减少的存货,可能要因注意到迅速调整成本的增长而选择时机。其结果是,这种扰乱会逐渐地消失,而不会造成任何震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