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

书籍: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3 08:21:48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第311页(1071字)

指在一段有效的时期内经济所生产的物质产品与劳务数量的持续增加。

由于产品与劳务绝对数量的增长通常与平均的物质福利的增长相连系,因此在现代经济学中,增长的定义通常包含物质福利的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经济的总产量而进行衡量,衡量经济总产量的指标之一是国民生产总值。

但由于以现行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是物价变动和产量变动的混合物,而经济增长是指产量的增加,因此,在利用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时必须采用指数方法把物价变动从国民生产总值中排除掉,即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衡量经济增长。此外,还可以按人口增加的情况核正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从而得出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指标,用以衡量经济增长状况。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上述经济增长的含义及其衡量指标存在着若干局限性。第一,经济增长的定义及其衡量仅限于经济生产和经济的物质福利,排除了人类福利的其它方面,诸如卫生医疗的政策。

第二,现有指标也排除了市场和政府部门以外的生产,诸如家庭范围内生产的产品与劳务,包括家庭主妇烹调、园艺、教育以及父母给予孩子的其它个人服务。第三,这些衡量手段忽视了经济增长的重要结果,诸如工作条件的政策、闲暇时间的增加等。

研究人口增长,资本形成和技术变化这些基本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理论,被称作经济增长理论。最早提出经济增长理论的是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经济大规模生产是增长国民财富的重要源泉,而伴随着大规模生产出现的市场的扩大,允许更有效地组织以分工和技术专业化为基础的生产;尔萨斯和李嘉图把收益递减原则看作是在土地数量和肥力有限的情况下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现代经济学家哈罗德和多马则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发展了一套动态经济增长模型。继此之后,新古典经济学家和后凯恩斯经济学家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经济增长模型。

前者把资本——劳动技术关系的适当调整作为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而后者则把收入分配的调整作为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此外,还有新马尔萨斯主义者提出的零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由于粮食短缺、资源耗竭、污染严重、人口增长等因素影响,在不久的将来经济会停止增长。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导致现代经济增长的源泉发生了变化。

人均工时产量的增长说明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增长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推动经济增长的源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