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昂捷夫之谜

书籍: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3 08:23:05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第338页(1244字)

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的两种商品和两种要素的国际贸易模型曾显示,一国将出口在其生产中密集地使用本国相对丰裕的要素的产品。

然而,列昂捷夫却令人震惊地发现,1947年美国出口品生产的资本密集度低于进口替代品生产中的资本密集度,这显然与通常关于美国的资本相对于劳动更丰裕的观点尖锐对立。故而它被称列昂捷夫之“谜”。

列昂捷夫的发现引起对于贸易理论更为广泛深入的研究,以期来解释这种现象。已形成的理论解释主要有:(1)美国工人的高度生产力;(2)资本偏态性消费;(3)要素密集度倒置;(4)关税;(5)自然资源的丰裕性;(6)人力资本的丰裕性;(7)技术差异。遗憾的是,这些解释无一去考察列昂捷夫由美国贸易的要素内容直接引出美国资本相对于劳动更稀缺这一推论的逻辑基础。实际上,瓦内克(Vanek)于1968年提出过一个关于贸易的要素内容的模型,两年后威廉姆斯(Williams)曾用这一模型批评过列昂捷夫的推理。而莱莫尔(Leamer)则清楚地说明了列昂捷夫计算的理论基础,指出它恰恰揭示了美国资本的相对丰裕性。

具体来说,以赫克歇尔-俄林-瓦内克的等式作为研究国际贸易所显示的要素相对丰裕度的基础。

这些等式源于一个简单的恒等式,即一种要素f的服务的净出口等于国内供给与国内需求之差额:

Tf=Xf-Mf=Sf-Df

Tf为净出口中所包含的f量,Xf为生产出口品所需f量,Mf为生产进口品所需f量,Sf和Df分别为国内供求。若施加同一的相似可转换偏好的假定,则意味着国内对要素f的需求将是整个世界对f的供给Wf的一个百分比S(S又称一国在世界总消费中所占份额),即Df=SWf。这样,净出口等式便可以写成

Tf/Sf=1-S(Wf/Sf)

即净出口占国内供给中的份额与用占世界总供给中的份额(Sf/Wf)来定义的要素丰裕度是正相关的。因此,根据净出口比率(Tf/Sf)便可以显示各种要素的相对稀缺性。

莱莫尔表明,虽然1947年美国资本与劳动两种要素各自的Tf均为正,但是资本要素的Tf/Sf值却大于劳动的Tf/Sf,故美国的资本更丰裕。而列昂捷夫关于出口比进口的资本密集度低的发现并不能明确得出哪一种要素更丰裕的结论。

隐含在列昂之谜中的错误在于它使用一种似是而非的定理,即出口与进口中人均资本量的比较便决定了资本与劳动的相对丰裕性。这对于简单的两商品模型固然正确,然而对于多商品的情况将不再有效。

虽然列昂捷夫计算所采取的形式是不适当的,然而对于贸易中包含的要素服务流量进行计算仍然具有意义,因为这些流量能够被用来形成一种对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的正式检验,同时也因为贸易对生产要素需求的净效应能够成为旨在影响收入分配的贸易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

上一篇:关税 下一篇:关税的消费效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