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资本流动

书籍: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3 08:24:22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第375页(1630字)

当一国(资本出口者)的居民向另一国(资本进口者)的居民贷款或购买产权时,国际资本流动便发生了。

根据国际收支核算原理,即经常帐户顺着=资本流出+储备增加,净资本出口者必须向资本进口者提供相应的商品和服务流量,否则它将单纯地减少其储备。这是与金融资本流量相对应的实际资本流量。

这种实际资本流量将作为贸易顺差(X-M)进入国民收入帐户,即:

Y=C+I+G+(X-M)

由于不消费的收入(Y-C)或用于支付税收,或储蓄,因而关于国民收入恒等式又可以写成

(I-S)+(G-T)+(X-M)=0

这样,资本流动通过在一国与另一国之间转移实际资源便为储蓄与投资间的不平衡提供了融资。

有关国际资本流动的研究通常包括:(a)有关资本流动的数量、方向以及形式的各种事实;(b)资本流动的原因;(c)金融资本流动引致相应的实际资源转移的机制;(d)资本流动的后果。

关于各种事实。国际信贷的第一个伟大时代是1914年前的半个世纪,它主要由在英国的资本市场发行固定利息债券的各借款国政府和铁路界所刺激。

从上世纪晚期起,这种“证券投资”日益为主要来自美国的“直接投资”所补充。本世纪20年代,债券融资与直接投资的混合重新确立。然而,当大萧条造成广泛债务拖延以后国际资本市场完全枯竭了。

30年代的资本运动主要采取短期基金的热货币外逃形式。二战后的计划曾认为私人国际资本市场的消失是永久性的,建立起世界银行以为受战争破坏的国家及发展中国家融资。可是,世界银行的经营尽管规模很大且日益增长,后来却受到50年代直接投资的复苏以及随后金融资本市场重现所造成的阻碍。

这种市场的很大一部分是“离岸的”,即欧洲美元市场。经过爆炸式增长的20年,这种市场在60年代显示出收缩的迹象。战后,主要的资本输出区域最初是美国,随后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现在则是日本。主要以资本进口区域最初是欧洲,随后是发展中国家,而当前则是美国。

关于资本流动的原因。古典理论及随后的大多数作品基本上断定资本流向海外是为更高的收益率所吸引。战后时期的各种解释则成为国际收支理论的一部分,它包括“资本帐户的流量理论”,“资本帐户的存量理论”,等等。

关于资源的转移。

最初,资本流动被视为本质上是自主的。

到三、四十年代,人们强调资本流动可能是经常帐户不平衡的结果。这个问题为解释金本位调整机制提供了框架:向一国贷款将导致黄金转移,后者将推动货币供给增加从而引致国内更高的价格膨胀并产生贸易逆差。实际上资本流入与经常帐户逆差具有一个共同原因,这就是投资机会的改善。

关于资本流动的后果。资本流动的福利效应根据其是否要求实际资源的转移可以分为两个范畴。其一是抵消性(off-setting)的金融资本流动,它增进福利有三种方式:(1)抵消性的直接投资流动可以使得多个国家在相互的市场上利用它们的技术和其他优势;(2)抵消性的证券投资流动能够使两个国家中的投资者得到风险分散化的利益;(3)当投资者对于为补偿流动性牺牲所要求的利息升水的偏好不相同时,具有不同成熟期的资产的抵消性投资流动能够实现互利。

其二是资本流动实际上为经常帐户不平衡融资的情况。这有两个可能的福利利得来源:(1)生产贷款,它被用来为一种其收入高于使用国外借款成本的投资提供资金;(2)消费贷款,它被用来修正消费的时间路线。然而,这些潜在的福利利得源泉在现实中并不总是能够实现。

目前,资本正在大规模地流向地球上资本最富有的国家,而逃离其真实生产力几乎必然更高的区域。因此,无限制的资本流动的净利益究竟如何实际上是值得争论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