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商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第452页(994字)
16世纪晚期、17世纪和18世纪初期几乎所有贸易国家所奉行的一种经济政策。
重商主义把鼓励出口商品换回黄金以增加一国的财富和国力作为自己的目标。
重商主义者认为一国的利益在于出口超过进口,以获得金银。
东印度公司的董事、17世纪着名的英国重商主义者托马斯·孟(Thomas Mun),在其所着的《英国得自外贸的财富》一书中曾解释过这种收支平衡的意义。
重商主义者认为,各国政府应促进大量投资于出口工业;对可以在国内生产的产品应建立高额关税壁垒以限制其进口;应限制可应用于国内工业的原材料的出口;应干预有技艺的工人的外流,鼓励有技艺的工人移入;应禁止把贵金属卖给外国人等等。
由于一国的黄金收入总是其贸易伙伴国失去黄金的结果,因此,并非所有国家都能在同时成功。这就造成了关税的贸易竞争。
重商主义的政策成功时一般可使一国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导致快速的经济增长。
在英国,重商主义的经济学家大多数是商人,他们的着作通常以小册子的形式出现。
重商主义在德国-奥地利,被称作国库主义(cameralism),这些经济学家大多是政府的顾问,行政管理者和教师,其论着常以书的形式出现,他们强调的是国内工业化而不是对外商业扩张,目的在于培育国内工业,形成自给自足的经济。
德国-奥地利国库主义者,例如冯·翁尼克(Von Hornigk)主张对特殊的工业给以保护和资助,并提出,保护和资助幼稚工业的目的是为了使它们从幼小时期逐步过渡到无需进一步保护就可获利的成熟时期。
法国的重商主义,称为柯尔贝主义(Colbevtism),比英国的重商主义更严格,并借助于柯尔贝(J.B.Colbert)手下的有训练的行政官员实施的。法国应用严格的政府控制和调节,来实现国家的经济统一和工业的增长,但它没有运转得很好。
亚当·斯密指责重商主义者没有把财富(Wealth)和他们所说的金银财宝(treasure)区别开来,并指出,财富是可消费的、可使用的物品,金银的积累仅仅是获得财富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