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学派

书籍: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3 10:37:28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第471页(2676字)

美国经济学界的一个学派,T·凡勃伦是这个学派的创始人。

该学派的先驱是德国的历史学派,特别是施穆勒(Gustav schmoller)。该学派还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及其他一些人的思想。制度学派重视对经济制度、制度因素、制度结构的分析,他们把经济制度视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人类文化是许多制度的复合体。根据这样一种基本的观点,考察和分析了美国的经济制度。

制度学派的发展可分为三个主要的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894-1925年。

在此期间,凡勃伦为制度学派奠定了基础。第二个时期从1925-1945年,康芒斯(R·Commons)、W·C·米契尔、J·M·克拉克等人继承凡勃伦的传统,发展了制度经济学理论。第三个时期,始于1945年,新一代的制度学派经济学家承继过去的思路,对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其中杰出的有贝利(A.Berie)、艾尔斯(C.E.Ayres)、JK·加尔布雷斯、凯瑟林(L.H.Keyser-Ling)、米恩斯(G.C.Means)和柯尔姆(G.Colm)等人。制度学派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虽然在研究对象、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等方面,有共同的地方,但,并没有统一的、一致的观点。

凡勃伦从事经济分析时,首先提出这样的基本哲学问题:一位经济学家如何理解他周围的世界呢?凡勃伦认为,经济学家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取决于他的智或哲学倾向。经济学家的哲学观点决定了他将外部世界或者看成是一个静态的机制(Static mechanism)或者看成是进化过程(evolving process)。

凡勃伦认为歇尔以及其他正统经济学家的哲学背景使他们将经济制度视为一个静态机制,而他自己的哲学倾向则使他将经济制度看作是一个进化的过程。

凡勃伦以进化过程来解释美国的经济制度时,他将人类文化作为经济科学的基础。

在他看来,经济学乃是研究人类文化物质层面的科学。正如人类一般文化一样,经济制度也是历史进化的产物,它经历无数的发展阶段,所以并不存在一个普遍永恒的经济制度。

凡勃伦的主要研究范围为1875-1925年间美国资本主义的本质与功能。自凡勃伦以后,所有的制度学派经济学家都不断地研究和探讨美国资本主义功能的进化。

凡勃伦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划分为工业(技术)与商业(金钱)两部分。工业制度是有益于人类的,因为它能生产经济价值。

然而商业制度仅能创造金钱价值(pecuniary value),所以它是无益的。

经济价值是实际价值,因此,有益于生存;金钱价值为表面价值,它增加个人的金钱资产,但却无益于人类的生计。凡勃伦认为,进化的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正日渐扩大其工业与商业的冲突,结果,资本主义终将灭亡,而为社会主义所代替。不过这并不保证在建立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工人将获得胜利。

凡勃伦以为很可能既得利益者与军人阶级联合后,建立一个法西斯型的社会。

制度学派第二个时期的学者与凡勃伦有部分的重要差异。他们否认资本主义会毁灭。康芒斯、米契尔、克拉克等人皆属于乐观的多元论者,他们并不接受凡勃伦的阶级斗争二元论。

他们相信,在改造后的资本主义制度中,阶级合作将能取代阶级冲突。

不过,第二代的制度学派经济学家仍追随凡勃伦的基本观点。他们仍然认为,经济制度是一种进化的过程,接受凡勃伦对工业与商业的划分,同时他们也采用凡勃伦的观点,认为冲突与不和谐乃是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基本特征。此外,重要的是,他们与凡勃伦同样认为,技术变动乃是促使经济运转过程的力量,技术变动不仅使现行制度行将成为废旧的制度,同时也为建立与新的技术条件相适应的新制度提供了契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艾尔斯、米恩斯、柯尔姆、加尔布雷斯和凯瑟林等人承袭米契尔、克拉克的传统,为制度学派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一时期的制度学派被称作新制度学派。这一时期,与其前辈的主要差异是,19世纪30年代制度学派主要探讨福利资本主义(welfare capita lism),而这一时期的制度学派则集中讨论美国资本主义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或可称为导向的资本主义(guidedcapitalism)。

艾尔斯等人认为,大规模的集体组织(如公司与工会),具有极大的经济力量,这些集体组织,阻碍了经济资源的有效运用。

同时,价格与工资管制为经济制度带来了严重的僵固性,文化力量也无法阻止特殊阶级利益与一般福利之间的冲突。因而,必须管制这些主要的经济力量团体,以便消除经济体系内的僵固性,减少资本与劳动使用不足的倾向。

凡此,皆需要改造美国的经济制度,不过这些改造仍局限于传统的社会与政治结构。

加尔布雷斯在1952年出版的《美国资本主义:抗衡力量的概念》一书中指出,一方面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已经形成各种抗衡力量,彼此力量足以匹敌;另一方面,这种情况可能成为社会不平等的原因。

加尔布雷斯在《丰裕社会》、《新工业国》、《经济学和公共目标》等着作中进一步指出,今日的美国资本主义虽已高度发展,但却造成了富裕中的贫困的现象;随着经济增长和科学技术进步,形成了支配生产的“技术结构阶层”,由于新的“技术结构阶层”的出现,使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为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所取代。同时,也严重地威胁了个人的自由、独立性和幸福;现代的资本主义是由计划体系(由少数大公司构成)和“市场体系”(由大量的小企业、小生产者构成)组成的“二元体系结构”。由于前者有权力,后者无权力,前者剥削后者,形成了收入不平等。加尔布雷斯极力倡导结构改革,主张通过结构改革实现权力均等化和收入均等化。

美国经济学家中能被明确地称为制度学派经济学家的人并不多。

制度学派的早期影响力主要来自少数几位着名的学者,特别是凡勃伦、康芒斯、米契尔与克拉克。他们的思想并未改变美国经济学界的一般趋势。近年来,制度学派强调要用制度主义改造经济学,而且他们对美国资本主义现实的批评也切中要害。

但是,他们一般被视为异端,同其前辈一样,也未改变美国经济学界的一般趋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