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新编社会学辞典

法律社会化

书籍:新编社会学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2 13:38:17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物资出版社《新编社会学辞典》第515页(840字)

【释文】:

就是使法律规范和法律规则从客观的行为模式转化为主观的行为标准、从外在的事实转化为人们的内在价值的过程。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政权强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和,它成为评价和指引人们行为的标准。这个标准已经形成,就必须渗入到全体社会成员的法律观念之中,成为人们行动的动机。

首先法律让人们懂得:什么是可以做的,应该做的并受到国家法律支持和维护,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不应当做的并受到法律的禁止或惩罚。这也就规定了人们的权利与义务的界限。

其次,要让每个人都树立起法律的道德权威,并使其明白他们为什么要依法行事。当然,不同性质的法律具有不同的教育作用,剥削阶级的法律只反映少数人的愿望和利益,尽管也向人民宣传守法观念和法律规则,但是对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并没有明显的教育作用,其实施主要靠惩罚和威慑。社会主义法律是广大人民利益的体现,是在思想教育和提高自觉性的基础上实施的,所以广大公民一经教育,便能够自觉遵守,也就会知道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并理解和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原则。那么,法律规范将会成为生活中的现实,法律制定的目的也得以实现。

在西方,法律社会学家一般把法律社会化过程划分为五个不同阶段,在每个阶段上人们的表现各不相同:①前习惯阶段,即人们服从法律只是为了避免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奖赏。②习惯阶段,即服从法律规范和原则只是由于它是法律规范和原则具有强制性。③后习惯阶段,即支持偏离法律权威要求的道德原则。④社会契约阶段,即维护合宪性和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发展的程序。

⑤最后阶段,即服从体现伦理道德的法律规则,这是大多数人达不到的状态。实践证明,法律是形成人们世界观的总的社会化过程和继续社会化、再社会化的一个要素,同时,法律社会化应取决于社会广泛的认识和道德的发展过程。对公民进行法制教育是法律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法律的社会化,成为当前我国法制建设的又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上一篇:法律行为 下一篇:新编社会学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