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隶社会的农村

书籍:现代农村经济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3 09:36:50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现代农村经济辞典》第2页(600字)

“奴隶社会的城市”的对称。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的农村。其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完全占有奴隶,公开的强制奴隶劳动,直接占有奴隶劳动的剩余产品和一部分必要产品。奴隶社会是建立在生产力低下基础之上的;但是,比起原始社会,已有了很大发展。金属工具已被普遍利用,很多地方已有了铁器。

农业耕作广泛地用犁代替锄耕,有些地方兴修了较大规模的水利排灌工程。农作物的种类扩大,许多国家除种植麦、粟、黍、稻外,还发展了亚麻、橄榄、葡萄、瓜果、蔬菜等作物,并大量饲养了现在所能见到的大部分家畜。

中国商代的甲骨文中,关于谷类,有禾、麦、黍、稷、稻、粟等字样,关于土地有田、畴、井、疆、圃等字样,说明农业已有相当发展。在畜牧业中,已经大量饲养、犬、豕等家畜。

奴隶社会农村和城市的关系是对立的,城市是经济和政治的中心,大奴隶主、贵族、大商人和高利贷者聚集在城市,对居住在乡村的奴隶和自由民实行统治,并进行残酷的剥削,造成城市和乡村的对立。同时,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和对立。

奴隶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集中地表现在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阶级矛盾和斗争上。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

但是奴隶本身不是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代替奴隶社会的只能是封建社会。随着封建制度的产生,封建社会的农村代替了奴隶社会的农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