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审计标准15——在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审计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新编会计大辞典》第1119页(743字)
由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于1984年2月公布。
本标准的目的,是为当审计施行于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时,对遵守国际审计标准3——指导审计的基本原则提供补充的指导。对于国际审计标准的目的来说,当一个实体对同审计有重要意义的财务资料处理中包含有任何类型或大小的电子计算机时,就存在电子数据处理环境,而不论电子计算机是由谁操作管理。它提出:当审计在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时,审计人员应当对约定计划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处理系统有充分的了解,并了解电子数据处理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与评价和对审计程序的施行有怎样的影响,包括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审计人员还应当对执行电子数据处理的审计程序有足够的知识。
审计人员决不能将他对财务资料形成重要的审计结论或形成和表示他的意见的责任委派给别人。因此,当他委派工作给助手或利用其他审计人员或专家执行的工作时,审计人员应当具有电子数据处理的充分知识,以指导、监督和检查助手具有电子数据处理技能的工作,或在适宜的情况下获得适合他的目的的、由其他审计人员或专家执行的含有电子数据处理技能的合理可信的工作。
审计人员应当收集同审计计划有关的电子数据处理环境的资料。在内部控制检查和初步评价期间,审计人员应当努力熟悉会计制度,以增进对总体控制环境和业务经营流程的了解。如果审计人员计划在施行他的审计中依赖内部控制,他应当研究人工和计算机控制对电子数据处理功能的影响,以及为了有关会计用途的特别控制。
电子数据处理环境可能影响施用制度遵守性和数据真实性程序的几种情况:(1)可能必须要求采用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2)审计程序可能要受到时间的影响;(3)审计程序在获得和评价审计证据的效果和效率方面,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而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