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新编财政大辞典

奢俭论

书籍:新编财政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3 04:34:11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新编财政大辞典》第1124页(867字)

就消费水平高低阐述的论点。

包括对个人消费与国家财政开支的意见。古代思想家通常地把高于某一特定标准的消费状况称作奢,把低于这一标准的消费状况称作俭。孔子以是否符合“礼”的等级规定作为奢俭区分的标准,主张在不违礼的前提下黜奢崇俭。提出:“用不伤义,俭不违礼。”(《论语·子罕》)又说:“礼,与其奢也,宁俭”。(《论语·八佾》)把超越“礼”的消费称作奢,或“僣越”。

墨子以是否超越基本生活的需要为奢俭区分的标准。提出“用财不费”。

“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去无用之务,行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矣。”(《墨子·节用上》)强调“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道家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老子·第四十六章》主张“见素抱朴,”(《十九章》)清心寡欲。

认为人民受饥饿是由于统治者吞食租税太多,人民轻死,是由于统治者追求享受造成的。(《七十五章》)《管子》主张奢俭适度,“俭则伤事,侈则伤货”。(《乘》)在秦汉以后的两千年中,黜奢崇俭论一直处于支配地位。

统治者也常借黜奢崇俭论进行说教,让人民安于贫困的生活。

魏源对传统的黜奢崇俭论提出了异议。他认为此论“可以励上,不可以律下。可以训贫,不可以规富”。(《古微堂内集·治篇十四》)他认为富民的奢能增加对消费的需求,有利于“通工易事”。

即有促进分工和交换的作用。尽管《管子》早已论及消费可以刺激生产和流通;“帷盖不修,衣服不众,则女事不泰;俎豆之礼不至牲,……则六畜不育;非高其台榭,美其宫室,则群材不散。”(《事语》)并指出富人扩大消费可以增加穷人就业的机会,“富人靡人,贫者为之,……上靡而下侈,……贫者动肢而得食矣。”(《侈靡》)但在当时这一思想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谭嗣同对黜奢崇俭论进行了批判,认为“俭”不利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甚至认为“理财者慎勿言节流,开源而已。源日开而日亨。

流日节而日困。”(《仁学》)严复则强调正确处理资本积累与消费的关系。认为“专尚支费而不知母财之用”或“独重母财而甚啬支费”都会造成不良后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