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税收思想
书籍:税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4 02:20:46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辽宁人民出版社《税收大辞典》第142页(440字)
晁错(公元前200年-前154年),颖川(今河南禹县)人。
西汉前期着名的政治家。晁错生活在文、景时期,为维护中央集权,曾多次建议文帝、景帝削弱诸侯王势力。
在经济上他主张发展农业、重农抑商,并提出了有名的“贵粟论”。
晁错认为农业是立国之本,国富民富在于劝民务农,轻徭薄赋。
“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早,故民可得而有也”(《汉书·食货志上》)。同时,主张税制相对稳定,否则,“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买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汉书·食货志上》)。针对当时商人富贵而赋税轻,农民贫穷而赋税重的情况,晁错提出了“入粟拜爵”,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主张。“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
”这样做的好处,“一曰主足用,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汉书·食货志上》)晁错这一思想在中国税收思想史上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