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革和金融改革》

书籍: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 更新时间:2018-11-07 04:46:25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辽宁人民出版社《党的基本路线知识全书》第565页(1198字)

邓小平1986年12月19日在听取几位中央负责同志汇报当前经济情况和下一年改革设想时的谈话要点。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由此开始,我国的经济体制开始突破产品经济、计划经济的单一模式,向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转变。

围绕增强企业活力这个中心环节,国家改变了国营企业的经营方式,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扩大了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企业内部进行了以厂长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同时,对原有的计划管理体制也进行了改革,并在财政、税收、价格、金融、商业、劳动工资等方面采取了配套措施。1986年是我国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一年,这一时期,邓小平的经济体制改革思想主要是侧重于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在这次谈话中,他就企业改革和金融改革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其主要内容有:第一,强调企业改革,主要是解决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具体措施:(1)用多种形式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以调动企业积极性。

他指出,许多经营形式,都属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手段、方法,既可为资本主义所用,也可为社会主义所用,谁用得好,就为谁服务。并强调,这是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2)企业下放,政企分开。他说,这一方面既是经济体制改革,也是政治体制改革。他明确指出,下放总会遇到障碍。现在机构臃肿,有的部委据说有上万人,必须精简。

否则,这么多人,就要当“婆婆”,揽权。这些人在中央机关工作多年,多数都有一定知识,到基层竞选厂长、经理,可以显示他们自己的本领。(3)要搞企业联合。邓小平同志指出,现在电子工业太分散了,应该联合起来搞。

太分散,各搞各的不行,那样质量上不去。他提出,汽车工业如何组织起来,也要研究一下。

并指出,汽车出口我们应该是可以做到的。形成企业集团,就形成力量,信息也就比较灵通了。第二,邓小平提出金融改革的步子要迈大一些。他指出,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

我们过去的银行是货币发行公司,是金库,不是真正的银行。对金融问题,我们知识不足,可以聘请外国专家做顾问。

他还提出对借外债要作具体分析。指出,有些国家借了很多外债,不能说都是失败的,有得有失。我们要借鉴两条,一是学习他们勇于借外债的精神,二是借外债要适度,不要借得太多。借外债不可怕,但主要要用于发展生产,如果用于解决财政赤字,那就不好。

邓小平又进一步提出,为了解决财政赤字问题,基建规模特别是非生产性建设规模不能过大,有些开支不能完全由中央承担。要把地方上和社会上的钱,转一部分用于基础建设。

还要注意消费不要搞高了,要适度。邓小平的这篇谈话,为来年的企业改革和金融改革指明了方向。在当前进行宏观调控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情况下,读来感到更为亲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