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 年岁 岁数 年事 年齿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天津人民出版社《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第334页(1117字)
年纪niánjì 年岁niánsuì 岁数suìshu 年事niánshì 年齿niánchǐ
名词。
指个人已经生存的年数。
“年纪”有较为郑重的态度色彩,多用于正式场合和客观叙述之中;可同“多大”“小”“不小”“上(了)’”等组合。例如:“这样在十九岁的年纪,他便大步走进社会了”(巴金:《家》);“他到日本时年纪很小”(郭沫若:《学生时代》);“胡柳听她爹妈说过,可惜他们没有个象周炳这般年纪的男孩子,不然,倒是一个好帮手”(欧阳山:《三家巷》);“我爬雪山过草地的时候年纪比你们还小”(巴金:《杨林同志》)。
“年岁”含有“年数较多、岁月较长”的意味;不能同“轻”、“小”组合,一般只同“大”“这么大”“不小”“上(了)”等搭配。
例如:“将军年岁大,又负过伤,你可得留心照顾着点”(王愿坚:《普通劳动者》);他穿的是一件蓝布长衫,这使他在原有的年龄上添加一半年岁似的颓老”(洪灵菲:《流亡》);“孟敬子的年岁我们已难考定”(杨伯峻:《论语译注·导言》);“他爹是上了年岁的人”。
“岁数”是口语用词,有口语色彩;除同“多大”“小”“不小”“上(了)”等组合外,还可和“多少”搭配而用于询问句。例如:“那位指导员有多大岁数啊?”;“人小点不要紧,岁数还小呢”(《萧红选集》);“‘不不不,这咋行?’青年说,‘十冬腊月的,你是个上岁数的人了,我年轻’”(王汶石:《通红的煤》);“谁的辈分和岁数在这个组内最大,谁就是‘亩头’”(秦牧:《花城》);“他的岁数究竞多少?表里写三十五,证书上写三十四”。
“年事”含有“已有悠长生活历程”的意味;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一般用于老年人和中年人,常同“已高”“高”“已长”搭配组合。
例如:“大伯年事已高,不能远出”;“他思想开明,不管年事已长,不怕别人议论”(臧克家:《诗与生活》);“看守祠宇的人,是一双老夫妇,年事都在六十岁以上,却很健康”(《李大钊诗文选集》)。
“年齿”含有“逐年增加着”的意味,一般用于说自己或别人增长生活年数的情形,使用范围较狭窄;是文言词,有浓厚的书面语色彩,现在很少使用。
例如:“近来年齿加长,于社会内幕,亦较有所知”(许广平语,《两地书·第一集北京·七》);“也不思年齿日增,不久便须独立谋食,如何尚整日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