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薄 菲薄 绵薄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天津人民出版社《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第478页(924字)
微薄wēibó 菲薄fěibó 绵薄miánbó
形容词。
表示微少单薄。
“微薄”强调量少;多用于收入和力量,可用于经验。例如:“一家五口人,收入微薄,的确是困难”(马识途:《清江壮歌》);“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时,这奄奄一息的小贸易行被合进去,他反落得一份微薄的股息”(《收获》,1979,6);“我不过是尽其微薄之力罢了”(《北京文学》,1983,2);“他们的微薄经验,有什么重大价值呢”(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菲薄”含有“不但数量少而且质量也差”的意味,一般用于待遇、物质生活条件、礼物,也可用于经验;是书面语用词,有书面语色彩。
例如:“教师工作辛苦,待遇菲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因为当时物质生活条件非常菲薄,红军人员的物质分配,应该做到大体上的平均”(《光明日报》,1979.6.16);“送了这点菲薄的礼物,以备阁下和阁下的舍人们回魏国去的路费,真是菲薄的很,希望阁下笑纳”(《沫若剧作选》);“我尽我自己的一点菲薄的经验来讲讲吧”(《郭沫若论创作》)。
“绵薄”强调单薄、薄弱,只用于力量,是谦词;有以丝绵来比喻力软而微的形象色彩;又有书面语色彩,口语里一般不用。
例如:“他决心以有生之年,为人民贡献绵薄之力”(《大众电影》,1979,12);“他们表示一定要竭尽绵薄的力量,把本职工作做好,为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而作出贡献”。
“菲薄”在表示“看轻,看不起”的意思时(如说:“我们不满足于已有的成就,但也不能妄自菲薄”;“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没有理由菲薄旁人对于文艺作科学的活动”〔《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和“微薄”“绵薄”没有同义关系。“绵薄”可以用作名词,表示薄弱的力量(如说:“倘我一介弱夫能为国家、为民族尽此绵薄,当为终生所愿”〔《人民文学》,1983,1〕)。这种用法的“绵薄”,不是“微薄”、“菲薄’的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