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获得的社会学习理论

书籍: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11-07 09:32:14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山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第101页(401字)

在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关言语获得过程的理论,着重阐明人是如何在社会中学习语言的。

米勒和道拉德以社会刺激(他人的行为)取代了物理刺激,依靠动因-线索-反应-报偿4项模式来说明语言中的模仿现象。例如,在某种语言环境中别人的言语声音、手势、表情、动作等,都能成为言语动作的强化手段。

孩子通过选择强化的过程,就能逐渐学会使用与其言语社区相适应的言语形式。“在教幼儿说话时,偶发的强化作用对正式的言语规范,最初是不起任何作用的,以后与社区的标准行为大致类似的任何反应都得到强化。当这些过程频繁发生时,一种更近似的反应得到坚持。运用这种反应就可以得到很复杂的言语形式。”(摘自《言语行为》)语言社会学习理论具有以下特点:1.强调行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理论的焦点集中在个人为应付外界的与言语有关的环境而习得的模式上。

2.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