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特征形成的认知发展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山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第134页(755字)
有关性别差异的心理学理论之一,亦称为“自我归类说”。
这种学说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为其理论基础,渊源于日内瓦学派心理学理论,强调性别特点形成的认知因素。认为男女两性性别特点的形成,关键在于对自己的性别及其活动特点的认识。这种认识既不是外物的简单复本,也不是主体内部预成结构的独立显现,而是包括着主体和外部世界在连续不断地相互作用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结构。机体具有组织和适应两种机能,性别行为的本质是适应。性别特点的形成,即适应机能的实现,须以某种基本的结构存在为前提,而基本的结构则是对自己性别及其活动特点的认识,是组织机能的产物。适应具有两个机能侧面——同化和顺应。同化是主体把外在刺激整合于主体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认识格式或结构;顺应指认知格式或结构受到不易同化的刺激的影响而产生的改变。同化和顺应之间的调节或平衡化的实现,就是认识上的适应,就是在认识自己性别及其活动特点基础上各自不同性别行为的形成。
性别特征形成的认知发展理论,不像性别定型说那样主张研究外现的、可观察的行为,认为男女两性不同性别特点的形成,是父母和周围成年人“强制”他们按照相同性别的活动特点行事的结果,而是把研究重点移到内部心理过程上去,认为男女两性各自在逐步认识自己的性别及活动特点,进行自我归类,即主动把自己归于“男性”或“女性”后,有意识地使自己的各种行为努力合乎相应性别的特点,从而逐渐形成各自不同性别心理特点的结果。它强调性别认识在决定性别行为上的重要作用,强调男女两性在形成性别特点过程中的主动性,强调性别认识和性别行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比较注重于男女两性自我认识的主观经验世界,而忽视客观现实生活,特别是教育和学习等社会因素在性别特征形成中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