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实现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山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第162页(1164字)
自我实现是与社会实现联系在一起的,即一个人力求变成他能够变成的样子。
是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为主而创立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中的主要理论之一。自我实现有两个方面的含义:1.完美人性的达成。2.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自我实现作为一种需要和动机,它是以生物学和心理学为依据的内在价值追求,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系统中最高层次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罗杰斯关于心理治疗的研究也得出和马斯洛对健康人格研究类似的结论。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心理学实证研究首先应归功于哥尔德斯坦,他的《机体论》以战争中脑伤士兵脑功能自我调整的许多事例论证机体内部潜能的自我实现。马斯洛的工作是探讨人格的自我实现或人性能够到达的高度。他的研究从调查心理健康的人格开始,起初是对他所敬佩的两位导师的人格特征的观察和记述,以后在大学生中进行抽样调查,再对历史上和同时代的着名学者、文艺家、政治领袖等进行个案研究。
他概括出自我实现的人格特征是:1.能对现实采取客观态度。
2.能承认自然、他人和自己。3.自发和单纯。4.以问题为中心,能献身于事业。
5.有独处和独立的需要。6.自主而不依赖于环境。
7.能欣赏生活,并有持续的新鲜感。8.比一般人有较经常的高峰体验。
9.关心社会,对人有强烈的同情心,愿意帮助他人。10.能发展与他人的深刻关系,但深入交往是有选择的,共同的价值观是发展深刻关系的基础。
11.民主的性格结构。能以平等态度待人,虚心向任何有见识的入学习。
12.能区分手段和目的。
目的比手段更为重要,不健康者认为是手段的某些活动,自我实现者则认为是目的。13.非敌意的幽默,富有深意的哲学幽默。14.富有创造性。
自我实现的创造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泛指对外界的认识和反应方式,而不是专指科学艺术的创造,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能显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15.不惟命是从。
能在重大问题上顶住环境的压力,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
他并不认为上述各条是自我实现者能做得到的。自我实现者也有人所难免的弱点,但他们是成熟的、健康的范型,能更自觉地克服自己的弱点,更接近完善的人生,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在马斯洛的晚期着作中,他区分了两类自我实现者:一类是实际型的;一类是超越型的,以超越自我为主要特征。
由于自我实现和心理发展的成熟有关,他发现自我实现者大都是中年或年长者,但这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童年期的经验。粗暴的控制和过分的放任对于自我实现的正常发展都是有害的,最有效的教育是一定限度内的自由。
爱的教育特别重要,失去爱、安全感和尊重的儿童很难向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马斯洛研究的局限性在于他的研究对象是精选的,而不是随机抽样的被试。苏斯特罗姆1962年曾设计一种个人定向量表(POI),已成为一种标准化问卷,用于评估自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