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诸子百家大辞典

谭峭

书籍:诸子百家大辞典 更新时间:2018-09-14 21:16:31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辽宁人民出版社《诸子百家大辞典》第129页(1108字)

【生卒】:生卒年不详

【介绍】:

唐五代时道士道教学者。

字景升,又称紫霄真人。福建泉州人。

唐国子司业谭洙之子,幼而聪敏,博涉经史,属文清丽。

及长,喜黄老之术及《天子传》等道家类着述。

遍游名山,师事嵩山道士10余年,得辟谷养气之术。遂长期隐居嵩山,南岳。哲学上,把道作为最高范畴,认为道具有虚和化两种职能,“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化书·道化紫极宫碑》)万物源于虚,为世界本原,又归于虚。认为万物皆化,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在演变和转化中。

甚至无生物与有生物之间也可以互相转化。还进一步认为君权、礼乐等也会向相反方面转化。

在生死观上,他提出:“万物非欲生,不得不生;万物非欲死,不得不死。”(《死生》)又认为,死生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如能明白形、神、气可以互相转化的道理,就会达到有神无形的永生之境,其生死观是自相矛盾的。在社会历史观上,承认社会变化是一种客观趋势,“其来也,势不可遏;其去也,力不可拔。”(《大化》)同时,对现实社会持批判态度,主张均食,“能均食者,天下可治。”(《奢僭》)在其着作《化书》中提出了“大和”社会的理想。这是一个以“均其食”为基础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君民“异名而同爱”,“弃金于市,盗不敢取;询政于朝,谗不敢语”,所以也是一个“天下之至公”、“太古之化”的社会,也就是无剥削,无压迫,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共同劳动,共同享受,没有私有观念的大同社会。谭峭认为“民食”是头等重要的事,是决定一切的。

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上对“民食”进行“七夺”的不合理现象,并指出:这是社会上的最大不平,最大不义,也是人民被迫起而斗争和反叛的根源。基于民食是如此之重要,所以谭峭所要建立的“大和”社会,首先要以“均其食”为基础。谭峭认为均其食最关键的是由上而下行“俭化”之道。这样王者食人民之所食,衣人民之所衣,住人民之所住,享人民之所享,与民同忧乐,成为人民群众中的一分子。

就达到他所设想的“无亲、无疏、无爱、无恶”的“大和”境界。谭峭的社会思想正是五代十国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他所谓的“大和”社会,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幻想摆脱眼前的悲惨处境,追求一种“太平盛世”的主观愿望。

谭峭看到民食的重要,但又把食的作用绝对化了;他提出“均食”的原则,但又把统治者行“俭化”作为实现“均食”的主要途径,这样就夸大了“俭化”的作用,而又未触及根本。他把对“大和”社会理想的希望寄托在统治者接受他关于道、术、德、仁、食、俭的六化思想上,这只能是一种不能实现的善良愿望。

上一篇:郑略 下一篇:诸子百家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